剖析人性的弱点——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另一种解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名篇,也是“三言”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它所反映的时代内容,所表现的深邃思想,所采用的艺术手法,都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它所塑造的杜十娘,一直是现当代文学评论界赞美的对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最后悲愤至极,投江而死,这与杜十娘追求的目标,刚强的性格有关,但是我们如果仔细地回味课文,这何尝不是杜十娘乃至当时社会中女性中人性的弱点呢?精明、多情的杜十娘,在摆脱鸨儿的束缚中,何尝不清楚李甲性格的软弱与毫无主见呢?冯梦龙先生在写李甲的性格时入木三分。李甲的性格在文章的前后也是十分吻合的。文章开头李甲摇摆不定的性格就表现得十分明显,李甲借钱遇到阻力的时候,就束手无策了。“李公子一连奔走了三日,分毫无获,又不敢回决十娘……”“到第四日又没想头……”这时候的李甲为什么不找十娘商量呢?就是没有钱了,你要是跟十娘关系很好,应该马上就赶到十娘那里去啊,可是李甲却在柳监生那里一连住了三日,这样十日的期限已经过了六日,要是这样拖下去的话,用柳监生的话来说那就是“莫说十日,就是十个月也难”。那么杜十娘这时候是怎么做的呢?“杜十娘连日不见公子进院,十分着紧,就教小厮四儿街上去寻……”“李公子只得随四儿进院。见了十娘,嘿嘿无言。”虽然说是羞愧,可是你总也应该有话说啊,从这里可以见到李甲人性中的弱点,他喜欢十娘是不假,可是他是花花公子中的一个典型,要是真的想把十娘娶回家,心里却是犹豫的,这时候,十娘怎么会不知道,不清楚呢?既然李甲的性格已经呈现在十娘的眼前,十娘是一个很精明的人,难道不知道他这样的人是靠不住的吗?你还指望他跟你白头到老啊?为什么非要等到李甲把钱用尽了才提醒李甲,既然杜十娘早就有从良之志,即使李甲惧怕老爷,那也可以用自己的手里钱赎,然后再在“京坐监处”租上房间过上夫妻恩爱的生活。其实杜十娘对李甲一开始就很迷惘,好像要把李甲从懵懂中唤醒,李甲似乎是被杜十娘的真情唤醒了,所以李甲后来听信了孙富的话来劝说杜十娘卖身,杜十娘就很是气愤,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仔细审视一下李甲最后受孙富的鼓动的事,李甲很是诚实地把孙富的煽动的事实一五一十地像杜十娘倾诉了,没有说假话,说的都是真话。如果这个时候杜十娘一开始彻底地认清李甲的性格特点,就一定不会感到意外,而且应该感到欣慰,因为李甲所说的都是事实。既然孙富作为“疏不间亲”的疏人可以劝说孙富,杜十娘也作为“一日夫妻百日恩”的亲人为何不可以把李甲劝回来呢?李甲性格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在筹谋三百两银两中有着不争的表现:“李公子一连奔走了三日,分毫无爽,又不敢回绝十娘,权且含糊答应。到第四日又没想头,就羞回院中。”筹不到银两怎么办,有什么打算,李甲此时毫无考虑,这是他的本性决定的。如果换了别人可能会到杜十娘住处与十娘一起商量一下,退一步说,不说和十娘商量,起码要给十娘回个信。可是李甲就是李甲,李甲的性格前后是一致的,杜十娘偏偏没有看出来吗?李甲与杜十娘所租用的船只有一仓,文中写:“自出都门,困守一仓之中。”孙富吟诗,引李公子出头,加之当时雪落大江,环境之幽静,孙富与李甲谈话杜十娘未曾听见吗?而文中的杜十娘此时在做什么呢?如果杜十娘是了解李甲性格,杜十娘是否可以拉李甲在仓中告诫一下他呢?所以,笔者认为从文章中一开始杜十娘要么就出现了错误的判断,要么是认为李甲前面的问题不是问题,都可以容忍,但是或许她自己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只是觉得自己付出之真情太多,而遭受到了对自己不贞的举动,宁可把美好的事物毁于一旦也不留给负心人。还有一点就是你前面的都忍受了,可是李甲受孙富的鼓动之后,他还只是商量你,这说明李甲对十娘还是比较信任的,要是一般的人,那就悄悄的把你给卖了,可是却偏偏要把真相说你听,问中有一句话说的好:“李甲本是没主意的人”,你十娘不知道么,为什么不可以把自己真实的情况说出来,说自己有一个百宝箱?那不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十娘的性格中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