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性语言的方式多种多样,常用形式可归为以下几类。(一)妙语开场法。妙语开场法就是指教师开始授课时,用妙言隽语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中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学生注意力散乱,不集中时,教师“投其所好”,以获得情感上共鸣,集中学生注意力。(二)抑扬顿挫法抑扬顿挫法就是教师在陈述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轻重、快慢、停顿等方法取得幽默效果的方法。如在讲“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臆造的联系”时,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模仿街上算命先生的模样,戴上眼镜,板着指头,装模作样的卡算。然后装出惊喜的表情夸张地说:“你的命真好——啊——(停顿)。明年一定能(重音)上大学(停顿),30岁发大财40岁官运亨通50岁荣华富贵……(连句快速)”,把全班同学都逗笑了。稍后,语气一转,正色道:“‘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这是臆造的联系。”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哲理,也懂得了看相、算命、占卦,纯系诈骗钱财的封建迷信勾当。(三)随机发挥法随机发挥法就是把新鲜的、新颖的事例信手拈来,结合教学内容,临场发挥的一种方法。有一位教师在讲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时,一阵突然来的大风把教室的门重重关上,使全班同学因受惊而分神。教师立即引导学生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分析这一突发事件。这一随机应变和发挥在当时特定条件下产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把一场虚惊很自然地变成别具特色的理解哲学原理的辨析会。(四)形象比喻法形象比喻法又叫打比方,就是运用某些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抽象费解的内容,使所说明的道理具有趣味性、感染力和说服力。如在讲到资本家由于采用新技术使资本家在获得了更多剩余价值时,有的学生提出“新的机器设备能创造剩余价值”的观点。对这一观点的理论说明较抽象,也较难理解。(五)以拙获巧法以拙获巧法就是用笨拙方法去说明某一深奥问题,使人顿悟的一种方法。教学语言,为能获巧,虽笨拙亦可。如有一位教师在讲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时,出其不意地叫前排的一个同学拿出“笔”来,该同学连续三次拿出不同类别的笔,都被教师否认。那位同学被弄懵了,学生笑声切切,似乎在笑老师辞不达意,连笔都讲不清楚。这时,该教师重重地说:“我要的是笔。”略作停顿,正色道:“不是这种笔。”这句话刚一出口,学生笑声嗄然而止。“这种说法和要求对不对?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奥秘关系,不讲自悟。(六)活用数字法活用数字法就是通过数字的不同组合并赋予某种特定含义以说明某一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如果数字用得巧,老道理在新形势下就会获得新的活力,使学生听起来新鲜、有趣,产生极强的教育感染力和说服力。(七)词语变用法。词语变用法就是把学生熟知的成语、术语等灵活恰当地变用或借用,以说明事物现象和本质的耐人寻味的方法。如讲到台湾的纯外向型经济时说句“美国打个喷嚏,台湾就会发生感冒”,借医学术语说明台湾地区的经济与美国的关系,寓庄于谐,简练地使平淡的内容增彩添色,又收到了表达的特殊效果。诗词歌赋法就是运用诗词、歌谣、对联的风趣诙谐取得幽默效果的一种方式。诗词、戈雅、对联的音节匀称,节律优美,语言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尤其使用与教学语言。如在讲到“人生难免有挫折时”,就和学生一起高歌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让学生在唱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引起共鸣,受到感悟,一切竟在不言中。又如在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用过去是“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现在是“一年到头不敲钟,从种到收不记工,队长不再乱点名,农民干活满天星”。这有力地说明农促改革前后的变化。由于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以及教育的多样性、灵活性,可以用得恰到好处,独来上口,听来悦耳,学生感兴趣,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八)漫画欣赏法。漫画欣赏法就是通过欣赏漫画来领会个中奥妙和道理的一种方法。一般说来,漫画直观、生动,富有幽默感,而思想政治课抽象、单调,具有平淡性。运用漫画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九)故意错误引导到正确法故意错误引导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