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文学体裁的一种。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使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加红色的字容易写错)读一读,写一写•慧心闲适嬉戏风韵•慷慨撤销禀告厄运•行乞正色落难归属•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异国他乡白兔和月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这个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下故事情节。1、众神之王为什么把月亮赏赐给了白兔?白兔是赏月的行家赏月之才天下无双2、白兔在拥有月亮前后赏月时的心理有什么不同?白兔拥有月亮前: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后:紧张不安心痛如割3、这则寓言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加以概括。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4、“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为什么这样提到人类?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5、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拥有并不一定就是幸福,拥有巨大的利益则会带来无穷的得失之患。6、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必然”的说法过于武断,因而不正确。但寓言中的主人公是白兔,得到的是月亮这样的珍奇异宝,因此很难不产生得失之患。如果白兔得到的是一把青草,就不会有这样的“得失之患”.会不会产生得失之患应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得到的财富是否巨大,二是自己是否有能力保护它。通常情况下,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财富,是很难不产生得失之患的。1、朗读课文,概括故事的内容。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中的句子:主旨句)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得受得了——只要他不死。3、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都遭遇了哪些厄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的面对厄运?王子遭遇厄运后历经苦难的磨练,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的面对厄运。4、“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5、“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揭示了不幸在现实中的普遍性,告诉人们要勇敢面对厄运。6、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强的意志?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的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自古英雄多磨难”“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厄运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比较阅读要求:与《白兔和月亮》从主题、情节、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上作比较)1、在主题上,两篇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这里“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人的思想观念。)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都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侧重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