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初步胡玉龙这里所谈的只不过是让还没进格律大门的朋友们先跨个门槛而已,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把格律说个“通”、谈个“透”。要想真正学好、弄通诗词格律,那还真得比这要多下点工夫不可。不过话又说回来,你若认真听这个东西,即使你原来对格律一点都不了解,现在起码可以说对诗词格律有个初步认识了,可以大胆地去写一点格律诗词了。1.什么是“绝句”?通常说“绝句”,是指近体诗的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和五言绝句“五绝”。不包括古体诗的七言四句古体“七古”,和五言四句古体“五古”。2、什么是平仄平仄声是诗词格律的基础,也是初学者最为头疼的事。来琅琅上口不必非用平水韵。对于初学者来说,知道了汉语拼音中一声二声(阴平、阳平)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即可,至于入声,那就学中慢慢掌握。3.什么是押韵写诗要求押韵,按照格律,一首诗的用韵应统一。也就是说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能无韵或押其它韵部的字。初学者应当买一本韵书《佩文诗韵》(平水韵)或从网上下载。一般常用字可以在《佩文诗韵》找到。绝句和律诗的首句,一般是可以押韵的,也可不押。第二、四、六、八句末尾字必须押韵。做诗如果没押韵,叫出韵或落韵,在古代科考时,出韵则判不及格。写诗要押平声韵。现代人写诗,可以按《平水韵》,也可以按现代汉语拼音的新韵,但不可混用。4.什么是律诗分为两种,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通常所讲的七律或是五律是指每首八句的律诗,另外七言排律和五言排律,是指在八句以上的长律。顾名思义,律诗和绝句一样是格律化的诗体,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除了开头和末尾两句以外,所有的句子都要两两对仗,同时也不得押错韵,哪怕是长达数百句,也要遵循这个规定。5.什么是黏(粘)和对诗的一、三、五、七等奇数句称为上(出)句,反之,偶数句为下(对)句。上句与下句平仄相反,称之为“对”,错了就是“失对”。两句为一联,后联上句与前联的下句平仄相同,称之为“黏”,错了就是“失黏”。6.什么是孤平所谓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五律“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型中,除了韵脚的平声字之外,不能只有一个平声字。如果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就是说,五言句的第一字、七言句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而不能用仄声。孤平是律诗的大忌。在唐宋千万首诗中几乎找不到犯孤平毛病的句子,足以证明孤平是诗人极力避忌的一个毛病。科举时代,试帖诗不论作得多么好,如果犯了孤平,就算不及格。7.拗救和变格(初学者一般不要求掌握,也不支持这样做,非高手是很难做好的)对于诗词格律应严中有活,可以有拗救和变格等。近体诗中,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就是每句七言诗的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做要求(五言一三字)二四六字必须严格遵守(五言二四字)。但对于(仄)仄平平仄仄平和平1平仄仄平两种句型中七言第三字和五言第一字,必须要用平声。否则即拗,也就是“孤平”,此乃诗家大忌。如果用了仄声,就必须在本句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用平声字补偿。这为“孤平拗救”。8.律诗的对仗五律和七律每首八句,组成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腹联、尾联。中间两联的上下句要对仗。对仗按要求平仄声相对、词性词意相对、语法句式相对。对仗有两忌:一是“合掌”,即一联中上下句以同义词相对,以致两句意思基本相同。(这一忌不是要求绝对不可出现,但如果想写出好诗的话,还是应尽量避免。)二是两联对仗方式雷同。两联的句式应有所变化,以免重复呆板。对仗以天然、工整、流畅为佳。9.绝句的写作和章法前人对绝句写作有许多精辟见解,绝句之法,贵语浅情深,意不深则薄,语不浅则晦。含吐不露,有弦外音,句绝而意未绝。绝句的章法是起、承、转、结。一般首句起,二句承、三句转、四句结。一、二句固然重要,但总是铺垫,最关键在于三句的转,要转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方为妙。第四句便顺水推舟,意境全出。10.律诗的写作和章法律诗和绝句的章法大致相同,也是起、承、转、结,但它是以联为单位,首联起颈联承、腹联转、尾联结。但律诗最关键处,是中间两联的对仗以及两联的关系和变化。此处往往是全诗的精彩处。由于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