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学作品阅读VIP免费

文学作品阅读_第1页
1/32
文学作品阅读_第2页
2/32
文学作品阅读_第3页
3/32
第三章文学作品阅读第三章文学作品阅读温馨提示文学作品阅读显然是最有区分度的一道大题,不少中下生常常望而生畏。其实,只要我们挡得住诱惑,把手机放在一边,离电脑稍稍远些,多捧着书本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一些散文、小说,多做一些相关的训练,多总结答题的思路和规律,拿下17分中的10分还是不难的,当然,要想得到更高的分数,还必须下苦功夫!考纲要求《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对文学作品阅读有七点要求: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初步欣赏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命题走向及复习建议(仅供参考)1.2014年中考文学作品阅读没有选择题,全为简答题,而且分值增加到17分,这无疑会加大文学作品阅读的难度,相信2015年也是如此。文学作品阅读已经成为考生想拿高分必须突破关口,复习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2.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近年的考题非常必要,本书罗列了四年的考题,希望大家认真比对,仔细揣摩,找寻规律,思量对策,只要用心,一定可以成功突围。3.2009年、2012年所选文本为散文,2010年、2011年、2013年和2014年则为小说。由于散文和小说的区别并没有说明文、议论文那么明显,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不理会考题所选文本的体裁。当然,复习中我们还是要有所区别,而且训练的文段可以五五开,即一半散文,一半小说。4.所选文本如果是散文,一般倾向于叙事类,写景抒情类散文出现得很少,复习中,我们可以有所侧重,但也不能完全没有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训练。5.名家名篇历来受到青睐,2006年的《词典的故事》、2007年的《鼓神》、2008年的《歪儿》、2009年的《寻石记》、2010年的《偷父》和2013年的《天使》都属此列。复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多选择名家名篇来训练,这对提高鉴赏能力也是大有裨益。6.近三年的考题中,伏笔、对比和铺垫等写作技巧涉及较多,复习中必须高度重视。7.近三年的考题中,人物形象分析和语言赏析出现得更多,人物态度、情感、心理、体悟等的变化也是最常见的考题,复习中必须强化训练。8.2015年的文学作品阅读题肯定还是会紧扣2015年的考纲,这是一贯做法,复习中,每遇到一篇文章,我们都不要只做那几道题,而应该按照2015年的考知识储备①.文学作品的体裁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是文学作品的四种体裁,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小说一般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般考查散文和小小说。②.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具体环境、故事情节。其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③.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④.记叙顺序及作用顺叙:按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一下,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再接着叙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⑤.常用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什么特点。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什么特点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回答修辞的作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学作品阅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