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神贯注说课稿VIP免费

全神贯注说课稿_第1页
1/3
全神贯注说课稿_第2页
2/3
全神贯注说课稿_第3页
3/3
《全神贯注》说课稿亚东第一小学:李丛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26课《全神贯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流程、教学反思5个方面来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组成,这四篇课文都是讲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并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全神贯注》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差点把朋友锁在工作室。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内容我们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二、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中段向高段过渡的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也是课标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过不少写人的课文,但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技能还不够熟练。而本篇课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通过这些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所以,这篇文章,如果在教学中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对今后学生在写作中刻画人物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三、设计理念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让教学设计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我们尽量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对文本进行了深入地钻研、探讨,与文本作深层次的对话,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我们采用研读教学模式,让学生按照“自读准备、默读探究、选读研讨、品读拓展”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来自主进行学习。在教法方面,则重点运用朗读训练法: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齐读、个人诵读、表演朗读、师范读等形式,让学生读中自悟,读中升华。在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教师先导后放,既要让学生有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空间,又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层层推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做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相结合。四、教学流程:我们设计的教学流程有四个步骤,1、导入课题,理解题意。2、读文识字,整体感知。3、探究感悟,体会写法、4、学习末段,升华情感。第二个步骤,就是我们研读模式里的“自读准备”环节,第三大步骤是课堂的重点,对应的是“默读探究”、“选读研讨”两大环节,最后一个步骤,对应的是“品读拓展”环节。在导入部分,我们采取直接导入法,板书课题,齐读,理解题意,大概两分钟时间。这种直接切入法,画龙点睛,酣畅淋漓,也为后面的中心环节突破重点、难点,节约了时间。“读文识字、整体感知”部分,我们以一张灯片拉开序幕,给学生两个任务:任务一是对学生读文识字、理解字词的基本语文素质培养,任务二是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及对课文的概述能力,在此对学生不做过高的要求。“探究感悟、体会写法”这一部分,是课堂的中心环节,重点与难点将在这里被突破。首先,我们也是以灯片的形式,把两大任务交给学生,第一大任务对应本课的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第二个任务则对应本课的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留足时间,让学生去读、去画、去交流、去思考,8至10分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探究、研讨,其中以各种不同的朗读训练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并学习罗丹全神贯注的精神,在读的训练、指导中,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品质,从而达到对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最后一个步骤是“学习末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全神贯注说课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