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子---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课时: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杨冬梅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2)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安排相关教学内容。《燕子》这篇文章主要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也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但在语言积累、阅读理解能力上还有待于培养和提高。联系山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能力都要在阅读教学中来培养,来提高。三年级又是一个重要的过度阶段,因此,课堂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我们须借助一切资源,丰富学生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四.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五.评价任务:1、认读生字词。2,能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默写下来。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资料交流导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7个生字)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词;学习2—4自然段,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