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图书馆电子化转型过程中对馆员的素质要求]电子化图书馆藏书方式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对象电子化带来的电子图书馆大趋势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出了为了迎接图书馆电子化的到来,在当前的转型过程中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要求。关键词:电子图书馆;转变期;馆员素质图书馆是采集、制作、存贮和提供信息资源的主要单位,随着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图书馆从封建社会的藏书楼将逐步发展到信息社会的电子图书馆:工作自动化、信息数字化,基于大量的需求建立起采集、处理、存贮和提供电子信息的体系结构。这种发展趋势带来了提高网络资源有序传递组织加工、提高用户查询、检索和获取所需信息的效率、创建数字图书馆系统、建立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开展多元化服务等有关图书馆未来目标和发展方向的新要求。一、我国图书馆发展现状我国新型图书馆建设刚刚起步,有少数图书馆建成一定规模的机读目录数据库,但大多数图书馆正在或规划建设自动化图书馆,离电子图书馆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但比起传统的图书馆,读者的效率和图书馆的透明度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很多像维普、万方数据等大型电子文献共享平台在图书馆的应用,读者可以采用分类检索或付费浏览下载的方式进行查阅,极大提高了对信息搜集和获取的效率。电子化后的数字图书馆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读者所需的资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及时地传输到读者手中。尽管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明显,但不能因此就全面否定传统实体图书馆。从人类有图书馆的历史开始,图书馆文献的绝大部分以文字形式存在于实体形式上,其载体包括数千年前的甲骨文、皮毛、金属,近现代的纸张、缩微胶卷等,逐渐发展到今天的实体文件与电子形式并存阶段,并将实现以电子文件为主。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中介,需要进行收集整理的不仅是第1页共4页现代以及将来的电子文件,还需要传承历史积淀的智慧,而这些智慧并不能完全转换成电子形式而不损伤其现有的一切价值。另外,在很多地区并没有实现网络互通,无法使用数字文献,而依然使用纸制文献。人们对于阅读方便的纸质图书仍旧存在着大量的习惯性需求,不可能迅速完全地消失。纸制文献必将长期为人们所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与电子文献相共存1。这决定了传统图书馆的必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二、复杂的转型期对图书馆馆员素质的要求在这个转变中的复杂阶段,图书馆馆员的任务不仅是完成纸质文献的保存利用,还要开始为建立一个特色鲜明、“小而精”的数据资源中心奠定基础,促进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向读者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建立功能完善的数字图书馆,需要相关硬件的物质支持,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软件使用,且要有过硬的技术、知识和人才储备作为智力支持。图书馆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信息服务质量的高低和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作为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树立“以用为主”的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强化信息服务意识,在加强基础工作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利用电子图书和网络的优势加强信息检索和服务功能,把丰富的信息资源加以有序地组织整理,以便捷的手段提供给读者,以适应即将实现的电子图书馆的需要。但是在这个重要的转变时期,我国的图书馆凸现出了人才缺乏,人员素质相对低下的问题。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跟不上当前科技与管理方式的发展需要,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高素质的馆员可以使电子图书馆由基层起就保持良好的状态,所以,面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电子图书管理员不仅要具有图书馆管理的相关知识,还应具有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相关法律认识等素质,即专门的综合素质人才。综合素质人才,是指发展比较全面,知识阅历、活动领域比较宽广的人才。图书馆复合型人才除了需要具备一定层次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与未来图书馆工作紧密相关的基本知识、文献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2。1.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第2页共4页①职业道德和素养。图书馆工作具体而琐碎,在长期工作中,馆员只能为他人实现自我价值而默默地做出奉献。从事图书馆工作首先要有甘于寂寞、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