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摘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呈现出思想趋于多元、个性意识增强、媒体互动增多等新特征。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与针对性。【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实效性在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正在大踏步地走入全新的信息时代。电脑、手机等在高校普及程度的提高,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世界同步发展和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然而,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特点、社会交往以及思想品德的影响更加深刻。它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和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给他们带来负面的影响。大学生更热衷通过在虚拟空间中匿名交往来宣泄情绪、交流思想。因此,高度重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掌握与总结工作中典型与共性问题,对于进一步有效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分析1.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在被问及“对媒介素养概念了解”时,92.3%的学生选择几乎不了解,5.8%学生选择稍微知道一点。关于“接触新媒体的动机通常是什么”的问题,休闲娱乐成为绝大多数同学的首选,这也是新媒体引领时尚的最主要功能特性。面对“网上各种新闻事件讨论,是否可以随意发表各种信息”时,学生们形成了两种几乎对等的态度,选择“可以的,网民有言论自由”占53.4%,选择“不可以的”占46.6%,该问题一直饱受大家争议。而对大学生较敏感的问题“网上身份真实性”上,49.4%同学选择大部分真实,38.6%的学生选择偶尔真实,只有7.3%的学生选择完全真实。这也与关于“是否用媒介窥探别人隐私”的问题有直接联系,有33.2%学生选择了“会,偶尔”与“想过但没有行动”,将近98%的同学认为该行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为是违法的行为。可见网络上存在一定的个人信息暴露与造成消极影响的潜在性,因此学生对网络存在的个人身份安全性保持了较高的谨慎态度。2.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近年来,关于媒体中频频出现的“网络红人、选秀节目、各类相亲节目”,同学们也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度,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置之一笑,与己无关”,也有约10%的学生认为“非常关注自己也想成为其中”,可见媒体介质的传播特性、宣传力度与效果能够吸引广大青年学生关注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向往参与,因此媒体节目的健康性、科学性、客观性都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监督。关于“大众媒介影响个人哪些方面”,同学们更倾向于“观点思维、人际交流与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这也证明传媒效应已经渗入人思想及生活,对学生的判断事物、树立正确的三观及人生目标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力。关于“依托新媒体社会公开与可信度也对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有着较深的影响”,学生们更多地能够主观性给予积极的判断与回应。对时下正在热议的“网络大谣等消极现象出现”的评价,将近78%的学生认为“媒介的发展利大于弊,但还应注意个人素质的培养”。关于“利用新媒体散发与传播过激言论及不正当内容”的看法,92%的学生认为是“非常不好,影响社会和谐”。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价值观与积极心态,他们愿意接受新媒体的应用,同时能够认识到自身修养的提升是正确使用新媒体传播的关键因素。二、高校辅导员运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1.依托新媒体功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调查发现,近年来新媒体在各高校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用的种类较为多元。有的高校除了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之外,还在学校和二级学院综合性网站中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栏。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亦能有效使用新媒体开展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通过微信朋友圈洞察学生情感心理异常,及时给予开导,使其重新步入学习生活正规。借助QQ、人人网救助受骗受拐学生。此外,依托新媒体平台,辅导员可以发布评奖评优、就业信息、创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