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话德育课程改革三十年 VIP免费

对话德育课程改革三十年 _第1页
1/4
对话德育课程改革三十年 _第2页
2/4
对话德育课程改革三十年 _第3页
3/4
对话:德育课程改革三十年【编者按】2020年第7期至第12期,我们开辟了“学校德育三十年”专栏,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就、基本经验和教训。在总结栏目开设的总体情况时,我们发现缺少了对“德育课程改革”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梳理。于是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德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方面的两位专家——蓝维教授和高德胜教授进行了一次“德育课程改革三十年”的专题对话,以弥补我们的遗憾,并希望通过他们的思想交流,为大家整体把握三十年的德育课程改革,为思考今后德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启示。一、文革后中小学德育课程重建的基本思路和特点高德胜:蓝老师,您一直在从事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研究,您觉得文革结束后中小学德育课程重建遵循什么样的思路?蓝维:1976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有十四五年的跨度,可以被称为文革后中小學德育课程重建和第一次课程改革时期。这一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76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始的几年,可以称为文革后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建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拨乱反正,全面恢复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政治课程中的地位。1985年至1990年是文革后政治课第一次改革的阶段,这次改革开启了一个为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人才而进行课程改革的时代。在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马克思主义这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理论,在所谓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中充当了相互批斗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著作都简化为语录,一段一段,没有前提、没有对象的提供给需要相互斗争的不同阵线(当时叫不同路线)的战士们,他们在相互攻击中打的都是语录仗。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被断章取义、被误解,这对于1976年后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政治泥潭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说是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xxx同志说,“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为破解政治困局,也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基础教育中的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当时,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原汁原味地教给学生。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走进了中学政治课的课堂,学习内容之全面是现在不能想象的。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就包括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真理论四大部分。考入大学的学生,在面对公共政治课时大有已经学过的感觉。人们笑称当时的中学政治课是“马克思主义的压缩饼干”。对于教这样的内容,广大教师是欢迎的。原因之一是文革刚结束时,社会对于政治的厌倦使政治教师们产生了职业危机感,他们非常想恢复政治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恢复政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质使教师们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全力投入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当中。原因之二是教师们大多毕业于师范大学的政治教育系,大学为政治教师搭建的知识结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教同样的内容教师们感到得心应手。在这段时间,全国第一批政治特级教师涌现出来了,他们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的表现是杰出的。高德胜: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时的德育课程,其内容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还比较浓,没有联系学生生活。但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从极左中解脱出来,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想上来,这在当时确实是必须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蓝维:是这样。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许多新的问题摆在了政治教师们的面前。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生活映入国人视野的时候,学生们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帝国主义是垂死的和腐朽的吗?世界上是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共产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有什么区别?……教师向教研员发问,教研员向学者们发问,教师们在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中尽其所能地讲授着帝国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的道理。对于课程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了。高德胜:这说明新的改革要求产生了。德育课程需要面对新的时代问题,需要加强自己的解释力。蓝维:1985年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对话德育课程改革三十年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