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学风建设“4+4”实践模式探究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中重中之重,也是高校工作者长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学风建设现状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理论根源、实施方法、关键因素等,以学生、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家长为着力点,提出了围绕制度建设、载体建设、考风建设、行为养成四方面进行学风建设的“4+4”实践模式。关键词学风建设实践模式载体1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及理论基础中央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也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高校学风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认同、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学风建设强基固本的有效方法。当前,高校学风总体状况是好的。多数学生要求上进,思想活跃,学习认真努力,获取信息渠道广,掌握新知识快,但部分学生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内驱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为此,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广泛发动教师、辅导员、学生和学生家长,搭建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载体建设”为关键、以“考风建设”为检验、以“行为养成”为目标的“4+4”的学风建设体系。2实施方法与过程2.1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保证学风建设顺利开展制度建设是基础。从组织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制度、家长联系制度、学生日常行为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加强学风制度建设的具体章程。(1)组织管理制度:实行辅导员听课、查课制度,要求辅导员每两周要对所带所有班级至少查课或听课一次,每次完成后要填写听课表,每月月底对班级上课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查课记录交学生科统一存档。要加大查课力度,尤其是对学业预警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2)教育管理制度:制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办法,在班级营造浓厚的“比、学、赶、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帮、超”学习氛围,努力提高整体学习成绩,为本科生配备学习导师和专业导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3)家长联系制度:实行学习成绩通报谈话制度,对学生开展学业预警诫勉谈话,主动与欠学分学生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配合。(4)学生日常行为制度:制定关于上课、晚自习考勤管理的规定,引导学生班级形成班级公约,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5)形成辅导员巡考制度,辅导员走入考场,了解班级同学考试真实状况,严肃班级考风考纪,努力营造良好的考风。2.2以载体建设为关键,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载体的创新运用与高校学风建设的成效密切相关。2.2.1管理载体管理载体是通过外部强制的方式推进学习的开展,自觉的学习习惯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通过加强管理以确保学风建设由“虚”落到“实”处。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特点,积极开展学生学业辅导计划。该计划主要由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党员组建一支高水平学业辅导队伍,专业教师指导提升、辅导员督导协助、学生党员帮助辅导。同时,加强上课、自习考勤,推进学风建设进班级、进寝室,班级和宿舍之间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制订相关管理规定辅以学习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学风的建设。2.2.2文化载体一个良好学风形成的背后是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和校风,也就是文化载体。文化载体起着营造和改善优良学习氛围的作用。新生入學教育、校歌团歌大赛、寝室美化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等都让学生逐渐形成了一个集体荣誉意识,培养爱校爱国、努力奋斗的精神。同时,加大对身边典型人物的宣传,注重凝练学校精神,让学生真实感受、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荣誉。2.2.3活动载体通过组建学生虚拟教研室、班级周末补习班、“自励”工程、学科竞赛和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实效。除了竞赛实践,注重朋辈教育和榜样力量,评选学习之星、科创之星等,邀请他们给新生进行指导交流,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