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经验的考察报告县委提出,今后五年,我县将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举全县之力创建“乡村振兴先行示XX县区”。根据20XX年政协工作要点,经县委批准,20XX年**月11日至14日,县政协主席**、副主席**率县委宣传部、政法委、改革办、发改局、林业局、农牧局、茶叶中心、乡村振兴办等有关部门及政协相关专委会和部分政协委员,前往**省**市**县考察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经验,实地走访了**县递铺街道**村、**等地,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考察报告如下:一、“两山”理念是**县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县隶属**省**市,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之称,县域面积188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6万人,下辖8镇3乡4街道208个行政村(社区)和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十多年来,**县在“两山”理念引领下,坚定走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道路。(一)规划先行,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1998年,**经历了太湖治污“零点行动”的阵痛,付出了巨大的整治代价,关、停、并、转的结果是牺牲了暂时的发展速度,财政收入明显减少,拉大了与周边县的差距。但生态立县的战略就此确立。有关资料表明,2003年,**县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载体,通过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高度融合,实现村庄美、农业兴、农民富的“三农”发展目标。县人大决议通过每年3月25日为“**生态日”。2008年,**全面启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以“立意上求高度、平面上求广度、类别上求纬度、推进上求经度”为架构,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研究制订《**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等。在做规划时把人居、生第1页共5页态旅游等功能进行分区,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到20XX年底,**县完成首轮美丽乡村建设,共有179个村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实现了全覆盖。20XX年5月,以**县为第一起草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发布,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国家标准。(二)以村庄为主体,循序渐进。“**模式”,就是把**县整体当成一个大景域来建设,把每一个村当成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成一个小品来打造。**县以“村庄规划”为抓手,通过产业调整、环境美化、发展生态旅游等系列举措,推进新农村建设,把生态景观、农耕文明、民俗节庆、地质探险等元素整合在一起,形成可游可赏、亦耕亦采、有趣有乐的新型乡村生态经济,迎来了山乡巨变。从20XX年开始,**县美丽乡村上升为美丽县域战略,并探索开展以乡村经营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策划引导建设的方向,通过经营倒逼建设和管理的水平,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经营示范村,向着全域美丽的目标迈进。(三)长效管理,造就美丽宜居环境。**县编制了涵盖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公共设施管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中国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月督查、月通报、年考核”,把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专业化、规范化的程度上来。**县先后以小康示范村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中国最美县域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治水治违、治气治霾、治土治废的“六治”行动,深入保护生态环境,努力营造生态、宜居、文明、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绿水青山,既要保护好,更要守得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已是所有**人的共识。**全面推广清洁能源、垃圾分类处理、污水集中化处理,目前农村燃气普及率达98%、太阳能使用率85%以上;全县70%的行政村采取物业管理,90%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采取第三方运维,100%的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村村都有农民广场、乡村舞台、篮球场、健身设施,实现了农村数字电影院全覆盖,建成覆盖全县的205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形成了“2公里便民服务圈”。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5%第2页共5页和70.1%,地表水、饮用水、出境水达标率都为100%。(四)立足生态资源,做大生态经济。近年来,**始终坚持绿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