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型构建的探析摘要入学教育是新生认识环境、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传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初步构建了顺应新时期大学生特点,满足新生需求的新生入学模型,明确了其应遵循的长期化、课程化、专业化、全员化、信息化特点,建立动态反馈调节机制,将入学教育通过专家模式、朋辈模式、班团模式、体验模式等多种形式展现,增强教学效果。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型机制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0引言新生时期是大学生活学习中一个重要阶段,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活方式乃至未来人生目标的制定。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大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第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性部分,是实现学生打好基础、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学习生活的重要手段,对新生的成才和发展起着“导航”作用。通过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树立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不仅能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而且对高校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1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1.1入学教育时间短期性传统的入学教育一般集中在新生入学的前两周,时间短暂而内容繁杂,这种教育方法不符合教育规律。同时,在新生开学的这一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于对新环境的兴奋与新奇,尚未能感受大学生活,对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难以取得共鸣与深入理解,学习效果不明显,难以达到预期效果。1.2入学教育师资临时性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讲人多是学校的思政教师及学生工作系统的一线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结构单一,专业教师和专家级人员参与有限,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讲课的质量和效果。1.3入学教育形式单调性新生入学教育多数以报告会、介绍会、讲座等形式展开,形式简单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育效果不理想。虽然部分高校意识到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这些问题并改进,但容易忽视其有效性,使入学教育最后趋向于形式化。1.4入学教育交流单向性大多数高校入学教育仍然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将学生置于教育的被动方,师生间交流不对称,忽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这些都不利于改进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更难以收到良好的授课效果。1.5入学教育内容滞后性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在内容上常年不变,局限于向学生介绍学校沿革、专业设置、规章制度等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的的突破与创新,未能根据新形势及90后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导致教育实效性不强、吸引力不够,影响了整个入学教育的效果。2构建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型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立新时期高校入学教育模型,完善体系、机制及流程。2.1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特点(1)长期化:教学计划按照一学期甚至一学年设计,教育内容均匀分布,保证教育内容的长期浸润和熏陶。(2)课程化:入学教育内容课程化有助于学生学习目标更清晰,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强,有益于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习的目标性、考核严肃性和学习主动性的管理力度;同时对于授课人员,课程化可以使他们制定更为详细的教学计划,增强教学的目标性、考核的规范性。(3)专业化:入学教育的大部分内容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如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指导教育等,聘请邀请在该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有体系、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避免传统入学教育凌乱的拼凑,将入学教育建设成具有专业体系和构架的课程。(4)全员化:入学教育的授课人员不应只有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还可以挖掘社会资源,加强校企互动,另外高年级优秀学生也可以成为新生导,参与教学。(5)信息化: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应用成为其获取资讯的重要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生动、灵活、交互性强的入学教育形式,利用新媒体手段实现及时、多渠道的发布信息,对提高入学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2.2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动态反馈调节机制:加强和完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