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德育:让师生的生命幸福绽放“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从生命关怀为核心的教育觀从发,我们崇尚的德育不是灌输而是濡染。一、构建大德育体系,让师生的生命在场当代中小学生信息来源多样,价值追求多元,思维活跃却常常与现实冲突,个性鲜明又时时迷失自我,使得传统的单一的为德育而德育的老眼光失去了准头,老办法失去了魔力,老手段失去了实效。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德育管理,让师生的生命在场,形成“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德育机制。为此,我们奉行“学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德育处主任主持抓,定主题、定时间、定目标,引领全校德育工作朝序列化、特色化发展,构建起了我校的大德育体系。(一)全员德育全员德育是“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具体化与根本保障,是师生生命的全面绽放。学校规定行政人员“一岗双责”,既是各级事务的管理人,又是德育工作者,做到管理育人;专任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到教书育人;教辅后勤人员立足本职工作,保障学生成长,做到服务育人。学科教学的目标中,知识和技能是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德育目标,这些都是评价的重要维度,是必须实现的目标;后勤管理中学生用餐文明、乘车礼仪,都是教育管理的重点方面;集体活动中的路队秩序、观赏行为,无不渗透着德育要求。一些中心工作、综合性活动,我们直接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各条线和各部门。如我们将10月份定位为少先队文化活动月,倡导每一位教师指导或参与一项诸如入队仪式、主题班会、晨会、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队礼队歌评比、“红领巾心向党”征文、我为红领巾添光彩等活动。要求音乐课上教唱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队歌,美术课上学画党旗、国旗和队旗,班队活动课上全面了解少先队的相关知识,增强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二)全程德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的教育就应该育人于无形。学校的一切课堂都是德育的阵地,一切活动都是德育的过程。从早晨进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到放学道别离校,学生进校后一天的生活,就是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晨间,游戏的选择体现个性,也倡导合作;午间,阅读可以在“幸福书吧”自由选读,也可以进入图书馆集体座读;下午,自修时间允许随意把玩“科普智慧墙”上的仪器,也允许到科学探究室分组活动。德育与智育融为一体,德育与体育交互生辉,德育与技能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相得益彰,让学生成人又成才,师生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时绽放。(三)全域德育墙壁会说话,花园会上课,走廊会交流。进入学校大门,就是进入了德育的大世界,无空间限制,无地域限制。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内容;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各项活动,传统道德能量。开放式“幸福书吧”,自助式“科普智慧墙”,精心种植的一草一木,都是教育的资源。同时,我们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家长委员会为纽带,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在这样一个场域,师生生命的光彩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幸福绽放。二、开展微德育创新,让师生的生命出彩积微成著,跬步致远。所有有效的德育活动,都应该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落实道德行为,让生命因此不断地高尚起来。这样的德育,可以是轰轰烈烈的活动,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留下历久弥深的影响。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我们精心组织开展的幸福入学礼、光荣入队礼、快乐成长礼、感恩毕业礼,这些活动隆重、热烈、庄严、入心,深受学生喜欢,受到家长、社会的高度充分肯定。这样的德育,也可以是潜移默化的氤氲,让生命因此不断地润泽起来。在常规的活动内容中注入鲜活的时代元素,在常见的活动形式上进行小改革、微创新,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更加喜闻乐见,从而使他们的生命焕发出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