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写作顺序。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激情导入,初读感知。1、引入颐和园:在我国有这样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它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大家知道它是谁吗?。2、出示图片,展示颐和园的几个着名景观。3、激发读文:大家一定想对这些美丽的景观有更详细的了解,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去那个美丽的公园细细浏览一番吧。1、因为在上节课已经对我国的29处世界遗产有了相当的认识,听教师如此一说,很自然地便知道“它”是颐和园。4、观看幻灯片,直观感受颐和园的美景。5、轻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颐和园美丽图片的刺激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增。二、明确浏览的顺序,分析文章布局。1、提问: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2、展示颐和园的地图,指名学生在上面指出作者的浏览顺序。3、组织讨论: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作者的浏览顺序?它们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4、启发思考:本文开篇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接着就逐个地讲述园中景观,最后又说“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这是一种什么布局方式?1、再读课文,找出相关地点。2、根据课文内容尝试在地图上指出作者的浏览顺序。3、找出相关句子,梳理作者的浏览顺序。句子有: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4、归纳出本文的布局特点:总分总。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来理清作者的浏览顺序、使文章的学习有条理,让学生对园内景点所处的位置有了大致了解,对作者的文路有了初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