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燕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理解税收的概念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二)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要素进行的分配。(三)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四)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按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分为五类:(一)流转税类。(二)资源税类。(三)所得税类。(四)特定目的税类。(五)财产和行为税类。二、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一、个人所得税的的发展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原理三、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模式(一)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五、应纳税款的计算在讲税款的计算前给大家先明确两个概念: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指以某项应税项目的收入额减去税法规定的该项费用减除标准后的余额。应纳所得税额:指纳税人依法应缴纳的所得税款。二者的关系是: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按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5%-45%。具体见下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500元的5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30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45(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数见下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1不超过500元的50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25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12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375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137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303375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637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10375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4515375例:假定某纳税人2010年8月份工资4200元,当月按规定标准扣缴养老保险金300元,医疗保险金80元,失业保险金30元,住房公积金400元,计算其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计算方式一:(直接算)应纳税所得额=4200-(300+80+30+400)-2000=1390(元)应纳所得税额=1390×10%-25=114(元)如果他当月除了工资,还发了5000元的奖金,则其应纳税所得额=(4200+5000)-(300+400+30+80)-2000=6390(元)应纳所得税额=6390×20%-375=903(元)计算方式二:(分段算)(1)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同方式一=4200-(300+80+30+400)-2000=1390(元)应纳所得税额=500×5%+890×10%=25+89=114(元)(2)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同方式一=(4200+5000)-(300+400+30+80)-2000=6390(元)应纳所得税额=500×5%+1500×10%+3000×15%+1390×20%=25+150+450+278=903(元)对劳务报酬所得,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如下: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3、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及速算扣除数见下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1不超过20000元的部分2002超过20000至50000元的部分3020003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7000例:高级工程师刘某为某公司进行一项工程设计服务取得收入3800元,计算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因其收入3800元,不超过4000元,所以扣除费用800元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3800-800=3000(元)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3000×20%=600(元)如果刘某取得的收入为38000元,则应纳税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