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与形新(2)VIP免费

数与形新(2)_第1页
1/32
数与形新(2)_第2页
2/32
数与形新(2)_第3页
3/32
经历合作,在变与不变中溯本求源——数与形南磨房中心小学陈艳莉2015.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设计特点经历合作,在变与不变中溯本求源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无形时少直觉,形无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这说明了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经历合作,在变与不变中溯本求源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在《数学课程标准》也中提出将数形结合作为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推广与应用,并要求将几何直观贯穿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同时《课标》中还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合作中溯本求源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在合作中溯本求源另外,小学数学学科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关注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要关注更高层次的习惯培养,如:善于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培养习惯时应自然而然地结合于学科教学之中,力求润物细无声。在合作中溯本求源因此,本节课我将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溯本求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数与形数与形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例1是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分析数与形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数形结合的内容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在各个年级都有涉及。不仅在新授课上有体现,更体现在平时的解题上。比如:画线段图解决分百应用题,依据图形理解分数的意义,借助小棒图理解计算题的算理等等。为了更好的把握学情,我对全班28名学生做了学前调研:学情分析——学生分析前测题目:(1)填写下表用小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2)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学情分析——学生分析(1)填写下表用小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经过查,第一题正确率接近百分之百,说明学生能够根据图形准确写出相应小棒的个数,特别是写第五个图形时,虽然未出图形,学生也能够准确写出小棒的个数,说明学生能够发现,每一个图形都比前面图形多2根小棒。数(容易)2n+1+2+2+2+2不变不变变第二题: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15人写对,正确率约50%学情分析——学生分析不能正确写出答案的共有13人,约占一半。其中答案为n+2的有9人,其他错误答案3人,纠结无答案者1人。错误:n+2加2:体现出学生只重视结果,即最终小棒的根数的变化,(浅层次思维)而并未真正关注到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也就是这个结果与图形个数的联系。还包括固定不变的“1”。2n+1学情分析——学生分析思考1、课上怎样使学生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即在结合图形探索规律时能够发现引起结果变化的原因。2、让学生经历怎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习知识与培养习惯自然结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在具体活动中,体会数与形的紧密联系,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归纳等数学思维活动,经历探索图形中隐藏着数的规律的过程,培养合作习惯。3.体验到数形结合思想在以往学习中广泛的应用,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数学思想。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数与形的紧密联系教学难点: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框架(一)引用名言,揭示课题(二)数形结合,探寻规律1.读懂例题,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动态依次出示例题——依形记数——猜测——探求原因(结果不同)2.合作交流,发现规律独立发现——交流探讨——提升认识(变与不变)(三)借助结论、解决问题(四)首尾呼应,回顾反思一、引用名言,揭示课题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华罗庚设计意图:引用著名数学家眼中的数与形,引导学生感受到数与形的紧密联系。1、动态依次出示例12、将看到的图形用数记录预设:1=11+3=41+3+5=9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