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三种教育作文训练材料:孟德斯鸠“三种教育”一.作文材料: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孟德斯鸠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请根据社会现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二.审题指导材料分析:作文要求我们谈自己的体会,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读懂孟德斯鸠的这段话,并准确提取关键词。1.教育(三种)2.背道而驰(内容、过程、方法、途径)孟话的重点是什么,我们作文的重点就是什么。作文重点应该是探讨社会教育在内容、过程、途径、方法上如何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背道而驰。在此重点基础上,延伸为三种教育的关系如何,三者的目标是什么,相互作用下结果如何?等等另外,作文要求也很重要,但是经常被同学忽视1.感想(感:感受在此基础上思考才为有价值的想。)2.根据社会现状(文章要有历史意义、社会意义、时代意义。)3.结合自己体会(联系作者自身经历,体验作文,避免文章假大空。)同学们在读作文要求时,要体会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再有,此段话背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不知道的,这并不妨碍我们立意和构思。孟德斯鸠,法国贵族,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十八世纪是欧洲反封建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启蒙运动就是在文化方面的一个表现,它的核心是理性。整个社会张扬自由、平等、博爱等天赋人权,大学氛围非常自由,教育非常自由。三.立论提示(一)切合题意:1.前面的两种教育是理想的、理性的,给人的感受是真善美的;社会教育是感性的、现实的,给人的感受是残酷的。2.前两种教育与后者的背道而驰,不仅体现在方式上,还体现在受教育者身上。在家庭与学校里,我们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在社会中,人必须转为主动。3.强调社会教育的实践性4.辩证看待后者的“背道而驰”,正确利用社会教育的反面作用5.将三种教育合流从教育目的来讲,三者是辩证统一的,三者追求的目标一致,形成整体向上的教育合力(二)问题立意1.偷换概念用“实践”等其他概念偷换了话题,不谈教育(这种症状表现在极少数同学在行文中不出现材料中的关键词,而与之相关的近义词或者延伸意义后的词频繁出现,这都有跑题危险。)2.材料关照不全A.没对比讲前两者,只讲在社会中学到了什么,或者受了什么伤害等,这体现不出“背道而驰”。B.全文根本不谈教育,只是说社会和想象的不一样,单纯说自己受到了哪些伤害,对社会感到失望等个人感受。3.观点片面、偏激、绝对化完全否定某一种教育,如果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即使后面论证再详尽,分数不能及格。1参考题目:1.天才的成长(三者相结合)2.社会教育的残酷之美3.那一种锤炼4.生活满是艰辛5.学的三重奏四.参考范文社会教育的残酷之美儿时,父母是我们不成熟心灵的保护伞,他们把种种黑暗挡住,而告诉我们许多美丽的童话,有王子公主,有英雄美女。上学后,教师是我们获得系统性认知的构建者,他们弃糟粕取精华,教给我们科学、艺术和哲学,教给我们爱因斯坦、孟德斯鸠。社会的教育呢?与前两者相反,无处不体现着残酷之美。当我们长大成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满怀憧憬的社会新人,一趟这潭浑水时,社会把我们美好的梦想逐个击破。它告诉我们肮脏的现实,有官商勾结,有冷眼旁观,有许多已建立和将成形的潜规则。当我们被一堵堵厚重的墙壁碰得头破血流后,我们才逐渐摸索出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估算出梦想与现实的落差。这便体现出社会教育的残酷之美——在受伤流泪后,找准自己的定位。挫折和失败丰满了我们的羽翼,它教会了我们怎样搭好自己的人生舞台,怎样增添生活的华彩,怎样在隐忍痛苦中酝酿出彩色的芬芳。最近几十年的政治和经济的冲突已把上个世纪人们没有想到的危险带到了我们的眼前,事情似乎偏离了正常发展的轨道。我们看到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心灵邪恶的一面被放大后的影子,社会残酷地向我们揭示人的劣根性。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明白高尚品德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由此体现的社会教育的残酷之美可概括为:一个人如果不承认对客观真理和知识的追求是人的最高和终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