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许多人心目中还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天经地义的。而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于二,有什么德育可教呢?”我认为不然,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教学的任务。一、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特点作为一种学科德育,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与其他学科德育都具有以知识为载体的特点,但由数学的学科性质和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决定,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又具有以下特点:1.面广、量大、时间长。数学课程贯穿着整个基础教育过程,从一年级一直到九年级,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量大、学习时间长,其具备的德育渗透功能是十分强大的,远非基础教育中的其他课程可比。2.有切实保证。同基础教育中的其他一些课程相比,数学课一般具有相对稳定的老师和固定的教材,而且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是占很大比例的,这些都保证了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实效。3.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道德,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需逐步形成一个对世界的理性认识。而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所积累的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二、数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道德修养之“源”。1.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材里有许多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但需要教师深入地挖掘出来,变为学生可接受的东西,开拓学生的认识视角,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培养爱国情感。如:教勾股定理时,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师不仅要讲我国发现勾股定理比国外发现的所谓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早500年,而且要讲我国古代证明勾股定理要比国外的简单、优美得多。勾股定理被誉为数学中的两大宝库之一(另一个是黄金分割),现在已发现它有近400种不同的证明方法,连美国的第20届总统也给出了一个优雅的证明。学生从这么多的素材中必能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激起他们的爱国热情。2.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例如: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提示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3.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重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众所周知的黄金分割比例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因此,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4.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讲解概念数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完整、精练的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要规范,避免“圆”和“园”、“连接”和“连结”混用……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三、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应遵循的原则1.适度性原则。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使之在无意中接受。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德育渗透的依附性,要防止牵强附会、形式主义、机会均等和贴政治标签,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2.量力性原则。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认知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