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制作者:孙永华《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常识,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怀,领悟诗歌的意境。3、通过阅读,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4、感受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高远的志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朝王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体裁:五言律诗学习目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作者简介: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对唐诗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除本诗外,《滕王阁序》亦脍炙人口。作品有《王子安集》。写作背景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朝王勃唐朝王勃城阙/辅/三秦,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儿女/共/沾巾。理解诗意长安的城阙高踞三秦中枢,遥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你我之间有难忘的离愁别绪,因为彼此都是漂泊流离在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内处处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近邻一样。不要在我们挥手作别的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情难自禁哭湿佩巾。赏析理解1.诗的首联点明送别之地是三秦,友人的赴任之地是五津,“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2.“风烟望五津”一句中的“望”字有何深意?答:一个“望”字暗写出杜少府任所的荒远和上任路途的艰险,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比关切之情。3.在长安送别朋友,不可能望见四川,而诗人却用“望”字连接两地,这有什么妙处?答:诗人把相隔千里的两个地方用“望”字连接,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朋友今后生活的关切之情。赏析理解4.“风烟望五津”一句包含了哪些含意?答:这一句暗写出杜少府任所的荒远和上任路途的艰险,饱含着诗人对朋友远行的关切与留恋之意。5.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答:①“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②“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6.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歌颂友谊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赏析理解7.“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答: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时刻关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8.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答:这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真挚、不变的情意,以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和别情新的境界,显得气象阔大,志趣高远。9.这首诗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是(C)A.悲伤流泪B.离愁别绪C.深厚情谊D.黯然伤别赏析理解10.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答:这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一反前人离别的悲伤,以一种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给朋友以特别的安慰和鼓励,显得昂扬乐观,气象阔大,志趣高远,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意的不朽名句。11.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中蕴含哲理的理解。答: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赏析理解12.表明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3.赏析“海内存知已,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