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明、清C.隋、唐D.宋、元2.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内朝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3.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这反映出明末内阁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4.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5.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本质上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6.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7.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D.行省与郡县无异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了统治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9.“九卿”是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官职,其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务,卫尉主管宫门屯卫。这些举措体现的核心政治理念是A.分权制衡B.教化至上C.天下为公D.天下为家10.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11.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随葬品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的。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时期的主要特点是A.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C.西周社会贫富差距明显D.西周统治集团内等级严格12.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A.都实行王位世袭制B.都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来C.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D.都由部落联盟首领担任最高统治者13.汉文帝时期颁布《酎金律》,规定在祭祀天地、社稷、宗庙时,诸候们要捐献一定数量的黄金。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祭祀宗庙时,汉武帝借口诸侯贡献的黄金不合要求而“夺爵者百六人”。这体现了A.推恩令实施效果明显B.汉文帝时期已经开始削藩C.铸币权逐渐收归中央D.汉武帝时朝廷权威得到加强14.以下是我国古代三个不同时期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对以下三幅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三幅图呈现的都是中央官制B.目的都是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图1至图3呈现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