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一中2014-2015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理科历史)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1.汉代我国古代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2.“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由此可见汉文帝重视发展()A.手工业B.对外贸易C.商品经济D.农业生产3、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官府设立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都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B.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官营手工业的工匠职业世袭D.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4.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5.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但中国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萌芽未能茁壮成长,下列各项中对其影响因素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大量外国商品进入,中国手工业品缺乏市场竞争力C.商人赚得的钱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D.清朝实行文字狱、八股取士等,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6.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A.闭关锁国B.文字狱C.重农轻商D.政治腐败7.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8.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C.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9.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时代。下列发明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时代”特征的是()A.蒸汽机B.电灯C.飞机D.汽车10.汤姆发现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单字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的关于的马的单字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绝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11.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12.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这反映了()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3.下列对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一位普通女市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利用假日逛商场,看时装表演B.通过“安居工程”住上了宽敞舒适的住房C.穿着草绿色的军装,骑着自行车去上班D.周末在家用移动电话和人聊天1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A.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15.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16.1952—1957年,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完成B.“一五”计划实施C.人民公社化运动D.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