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2009年高考二轮复习学案编制人:沂源一中王乐玲课时1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分析】结合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分析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从社会危机加深、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等方面分析每种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联系政治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诞生和经济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分阶段分析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知识整合】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一)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中外联系扩大;一批先进中国人冲破传统“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2、影响: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__________”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局限: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并没有付诸实践,目的是维护。(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____口号“______________”1、背景:清政府内外交困:外_________,内_________;西学在较为广泛的层面传输,对传统文化的冲击。2、实践: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兴办海军的实践;甲午战争宣告其破产。3、评价:积极: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辩”的传统观念,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局限: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的层面。(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虽然在政治上主张改良,实行,但未付诸实践。(四)农民阶级洪秀全借西方基督教义创立拜上帝教,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资政新篇》。阶段特点:①两次鸦片战争影响,地主阶级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停留在器物层面。二、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学习君主立宪1、背景:时代形式: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经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_______为其奠定理论基础。2、代表人物及思想①康有为:著作、特点:把与相结合,借经学和孔子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必要性。②梁启超:著作宣传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变科举。③谭嗣同:著作《仁学》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④严复:翻译著作《天演论》主张以____为体,以_____为用,是系统的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3、影响: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伟大尝试,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学习民主共和1、背景: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联系辛亥革命背景)2、基本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指进行民族革命,推翻的统治。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指进行民主革命,推翻建立。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指进行社会革命,解决以________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3、评价:进步性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集中代表的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③推动了中国近代思用心爱心专心想解放,三民主义提出后,革命派和保皇派之间展开了论战,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有力的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4、实践成果: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阶段特点: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但对封建文化未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②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