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跨越百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居里夫人简介: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整体感知课文: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生字:āilúnténɡxījiǎnwánzhúoxiàoshìfáyùxiánfènjuān词语认读:放射性元素X光放射性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钋镭工业废渣矿渣发现冶炼提炼搅拌溶解沉淀分析酸碱化验室废弃烟熏火燎烧痕疲劳酸痛眼花耳鸣浑身乏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出居里夫人“美”在哪里?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自学指导自读课文3---7自然段,划出体现居里夫人内在美的句子来,仔细体会句子的含义,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追求真理、治学严谨)(艰苦奋斗的作风)(持之以恒)•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依然美丽的是什么?•——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原文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为了科学,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发现镭25周年的纪念日演讲“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的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你觉得居里夫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继续研究,于1910年与德比恩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并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这种“变”不是简单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