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西周)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春秋)诸侯割据混战(战国)(战国)各国掀起自上而下变法运动(战国)(战国)各国掀起自上而下变法运动秦的统一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崩坏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前221年定都咸阳秦楚齐燕赵魏韩秦秦秦秦秦秦前230年前225年前223年前221年前228年前222年东海南海陇西长城一带咸阳秦王扫六合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雄,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秦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社会条件:社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人民渴望统一;长期的争霸战争已形成局部统一局面。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最强秦王雄才大略。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的策略战略;将领的英勇善战秦国条件:秦国条件: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人口达2000万如此庞大的帝国该如何统治呢?来之不易的统一该如何巩固呢?东到大海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首创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确立“”你知道皇帝称号的来历吗?“”秦始皇为什么自称始皇帝?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首创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确立②皇帝制度的内涵材料一:(秦始皇)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①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阅读与思考皇位世袭材料二: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秦始皇本纪》②从材料二“玺”的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皇帝独尊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③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皇权至上④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材料一:(秦始皇)说:“朕为始皇帝。后世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二: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首创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确立②皇帝制度的内涵2、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皇帝三公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九卿•(2)、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根据教材三段材料概括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材料1:教材P10学思之窗故事。•材料2:教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