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盘点精彩词语;•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侃侃而谈饶有趣味•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怀特森先生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来接受他的挑战,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貌似正确的“论点”,我们常常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方法介绍给一位朋友。他听后吓坏了,说:“他怎么这样来糊弄你们呢?”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的看法错了。”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蜜蜂发声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十二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如同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聂利勇于怀疑的精神比她的发现更为可贵。——摘自《京华时报》阅读链接•继续搜集并阅读科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