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一、什么是诗的形象诗的定义:诗是一种文艺体裁,它除借形象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外,还要有饱满的感情和节奏。饱满的感情是诗的内容的基本特征,具备鲜明的节奏是诗区别于其他文艺体裁,在形式上最根本的特点。例如:(一)、《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为了表达与联络感情,人们可以用语言相互致意,也可以通过》互赠礼品来示好。(二)、梁武帝请隐居的陶宏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愉悦,不堪持寄君。不同得人对特定内容的处理方法是各不相同的,诗人往往通过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南朝宋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施》那么什么是形象呢?所谓形象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所能感觉到的物质的形态与特征。(一)、白居易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孟浩然《春晓》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小儿女,恩恩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以上两诗用熟悉的声音来比喻不熟悉的声音。(二)、陆游《早梅》东坞梅初动,香来托意深。明知在篱外,性到却难寻。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白居易《寒闺怨》寒月沉沉洞房静,珍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沈祖芬:“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的手上,而且也传到了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则欢乐,离则悲痛,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得变化为止,其余的一概不提,让读者去想象,去体会。”金谷园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二、诗的形象特点(一)、具体性。形象本身就是具体的,可以说愈是具体的,也就愈是形象的。反过来,也可以说愈是形象的,就愈是具体的,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越是具体的也就越是个别的,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普遍的内容总是通过个别形式反映出来的。就诗歌而言,人类所普遍具有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诗人具有个性化的形象来反映的,因此,诗歌形象普遍具有个性化色彩。例如:1、姚月华唐《怨诗二首》之一春水悠悠春草绿,对此思君泪相续。羞将离恨向东风,理尽秦筝不成曲。2、王涯唐秋夜长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切空房不忍归。3、崔公远唐《独夜词》晴天霜落寒风急,锦帐罗帏羞更入。秦筝不复续断弦,回身掩泪挑灯立。注意这三首诗的第三句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二)、概括性。文学作品要求具体细致的反映社会生活,但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又受到体裁与韵律的限制,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它往往选取富有色彩的一斑来描写全豹,截取最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来反映整体。可以说概括性是诗歌形象区别于其他文艺形式的最主要的特征。例如: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与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宋末元初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三)、多义性。1、诗的形象的多义性与诗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我国诗歌创作多采用比兴手法,除字面意义外,还有比喻意义与象征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是不少诗歌的特点。如:朱庆馀唐近试上张籍水部员外郎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唐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2、诗的多意性与读者的不同理解也密切相关3还有诗本身既可一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四)、间接性。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他必须通过语言文字作为中介来塑早形象,读者或听众也必须通过语言文字作为中介来体会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