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文体知识专题辅导【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词最早期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体"。清代万树《词律》,共收集660个词调,1180多体。而王奕清的《词谱》则列出826个调,2306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阳春白雪】①琴曲。传为春秋时晋国音乐家师旷所作;一说齐国刘涓子所作。古是被认为一曲,后世琴谱分为《阳春》、《白雪》两曲。②古代楚国歌曲名,是一种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后用以比喻高深的文学艺术作品。③宋词选集。南宋赵闻礼编。8卷,外集一卷,收何士信所编《草堂诗余》所遗及同时人所作词668首,以南宋为主,间有数首金词。其中保存了不少传世不广的作品及名家零散残篇。通行有《词学丛书》本,《粤雅堂丛书》本,商务印书馆影印《宛委别藏》本。④散曲总集。全称《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元杨朝英选辑。10卷。选录元人散曲60余家,第一卷收有燕南芝庵《唱论》一篇和宋金人所作10段大乐歌词。全书搜罗较富,反映了元代中叶以前散曲的概貌。有《随庵徐氏丛书》本。另有9卷本一种,收散曲有不少为10卷本所无。用心爱心专心【文赋】赋体的一种。是用古文语言、赋的结构写作的韵文。始于唐代。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唐代古文运动在韩愈、柳宗元的倡导下,打破了骈偶的语言形式,直接继承先秦两汉的古赋传统,用比较整饬但又不拘对偶的古文写作。如韩愈的《进学解》、柳宗元的《答问》等。虽不以赋名篇,实质上即是文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可视为代表作品。北宋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继承了韩、柳的传统,反对西昆派骈偶的文风,使文赋的发展日臻成熟。代表作品有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它们不象古赋那样格局宏大、词藻丰赡、对偶严整、板重堆砌,但保留了主客答难的结构形式,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清新活泼。从文学体裁发展的规律来看,文赋是赋体发展的终极阶段。【宋元话本】宋元时期说话艺人的底本。在宋代,"说话"渐渐职业化,而且进一步发展为专门化,有不同的家数和名称。大体上分为小说、讲史、说经、合生四家。小说话本一般取材于现实,一次讲完。内容包括爱情故事、公案故事、英雄故事、神怪故事等。据记载,宋元时期小说话本有140多篇,但大部分已散失。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