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了解内容情感(写了什么)品味关键词句(怎么写)赏析表达技巧(为什么要这样写)温馨提示:综合分析内江市近五年中考题,范围主要为课本内,分值约为6---8分,两小题,题型主要为主观性填空题和简答题。考什么?诗歌鉴赏基本方法我们如何把握古诗词思想感情呢?1、抓诗词题目。2、抓诗词作者。3、抓诗词中意象(人、景、物)和情境(感情、气氛)的相关字词。抓什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钱塘湖春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夜喜雨》第一个方法:《夜雨寄北》抓诗词题目第二个方法:抓诗词作者李白:杜甫:岑参王昌龄高适:王维、孟浩然:陆游: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边塞诗人山水田园诗人婉约派词人豪放派词人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迈飘逸白居易◆通俗易懂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建高昂高适◆悲壮苍凉李商隐◆朦胧隐晦岑参◆雄浑奇拔韦应物◆清新典雅韩愈◆奇特新颖李贺◆忧郁激愤元稹◆艳丽浅近刘禹锡◆清峻明朗李商隐◆清丽俊逸杜牧◆含蓄绰约李煜◆伤感细腻欧阳修◆清丽明媚范仲淹◆苍凉悲壮晏殊◆明朗疏淡苏轼◆旷达豪迈柳永◆缠绵悱恻,黄庭坚◆自然流畅秦观◆情真意切李清照◆婉约凄切陆游◆雄浑奔放辛弃疾◆气势雄壮第三个方法:抓诗词中意象(人、景、物)和情境(感情、气氛)的相关字词。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品味炼字寻诗眼(词眼)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抓住诗歌关键词,赏析品味语言的妙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动词、形容词的准确使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一般而言此类词多为营造气氛、展现情景、表达感情服务)。(2)结合这些词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使用修辞方法来增强诗歌的意蕴。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找出表明作者情感的词:喜、好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找出表明作者情感的词:感、恨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问: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用得极妙的两个动词是争、啄。(1分)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莺燕的动态,写出了西湖早春美景的活力与生机。(2分)主旨句即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主旨句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主旨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中心内容。杜甫《望岳》朱熹《观书有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先分类,分清是写景名句、抒情名句,还是哲理名句。语言品析题(名句赏析)如果是写景名句,则从它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赏析。如果是抒情名句,则从它的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如果是哲理名句,则从它蕴含的哲理去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炼字和修辞角度赏析)“忽”字用得好,表现出塞外大自然变幻莫测的神奇,流露了诗人赏雪的惊喜。运用比喻,把突如其来的飘雪比作洁白芬芳的梨花,联想奇妙,形神兼备,给人不是以寒气逼人的感受,而是充满欣喜,洋溢着春意。表现诗人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和突出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愁苦,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问: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最后两句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诗歌情感(主旨把握)主旨,是全诗表达的某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