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伊林(1896-1953),前苏联科普作家。著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作品知识性强,文笔流畅优美。要求:(1)读通、读顺课文。(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3)弄懂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自学课文朗读下列词语:耸立预兆茂密清澈蔚蓝炎热熊猫普通居民铁砧本文将大自然比作书本,而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及其蕴涵的一些规律和道理就是这本书中的“文字”。文章用这个标题,是比喻的说法,显得形象生动。本文将大自然比作书本,而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及其蕴涵的一些规律和道理就是这本书中的“文字”。文章用这个标题,是比喻的说法,显得形象生动。从下面的书目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读一读,想一想你收获到了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小组交流,神奇有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星座云石灰石花岗石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字。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灰色的石头,你只知道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可在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普通。它是石灰石,是由碎贝壳造成的。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皮毛一般。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根本就没有森林。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神奇的天书北极星砧状云指引水手航行飞行员判定天气有趣的地书石灰石可以知道地壳变迁认识冰块的漂移花岗石大自然的文字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方法接近、观察大自然到书里去寻找解释(查资料、读科普作品)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识别大自然文字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谈谈你的理解。识别了这些文字,可以考证出很多未知的东西,可以避免迷失方向,可以掌握季节的更替,及时进行农事活动,避免飞机事故的发生等,丰富我们的知识。这些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理清文章的层次。说明文是向读者介绍知识的,因而说明文的语言务必准确。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学习说明文,有必要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品味。《大自然的文字》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当第一朵迎春花绽放的时候,大自然告诉我们:春天就要到了!当很多树叶变黄的时候,枫树却独树一帜,格外地鲜艳,多美哪!这是大自然在说:秋天来了,是时候赏枫叶了。一圈就是一岁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给我们谦虚;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就是在教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拢叶片,那是在告诉我们切莫过于张扬……考考你:1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2如果突然之间鸡飞狗跳,能读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3锯开大树,你就能发现树的断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纹路,这就是年轮。年轮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们。4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5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断出。马上要下雨了可能有一场地震来临有多少年轮,树就有多少树龄这一代是远古的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