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安徽师范大学王路曦1主要内容:1、文件出台的背景2、《指南》的研制过程3、《指南》的基本框架4、《指南》突出强调的教育理念5、对实施原则的解读6、对五大领域的解读2一、文件出台的背景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2010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有关学前教育的“国十条”)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doc,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举措,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3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研究制定《指南》,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重要举措。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4“国十条”明确要求“国家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的印发对于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678《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第一期(2011-2013年)行动计划,以扩大教育资源为主,首先缓解“入园难”。第二期(2014-2016年)行动计划,继续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提高入园率,解决“有园上”的同时;坚持公益普惠、注重可持续发展、强化政府职责、落实地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发挥中央财政引导激励作用,实现“上得起”。第三期(2017-2020年)行动计划,完善体制机制,实现科学保教制度化,在全国基本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9二、《指南》的研制过程《指南》的研制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文献研究。从2006年起,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遍及全球”项目,与40个发展中国家同步启动研发工作。借助这一国际交流平台,专家组分析比较了美、英、德、法等13个国家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标准)的文本结构和内容框架,并先后多次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华交流。同时,认真总结了有关国内经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幼儿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10二是效度检验。专家组利用两年的时间对《指南》初稿进行了严格的内容效度和年龄效度检验。内容效度检验广泛征求了100多位学前教育、儿童心理领域专家及120名有实践经验的幼儿园园长、教师和家长的意见,目的是检验《指南》的内容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方面。年龄效度检验先后在全国东中西部抽取6个省(区),30个县(区)的4、5、6足岁幼儿各1200名,共3600名幼儿及其家长作为测查对象,目的是确定《指南》中各年龄段目标的难易程度是否恰当。11三是三次集中征求意见。先后两次面向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师范院校征求意见。2012年5月—6月,在教育部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连续多日展开广泛讨论,百度搜索以《指南》为词条的查询量在上网一周内达到4010万次,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教育部收到邮件和书面反馈意见200余份,整体上看,《指南》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肯定,普遍认为《指南》的针对性、时效性、操作性强,不仅对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对转变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引导舆论宣传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资料。12四是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2012年7月,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指南》进行了审议,一致认为《指南》内容科学准确、系统全面,有关建议针对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3-6岁学习和发展指南.doc132012年5月23日教育部向社会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14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2]4号)文件形式,正式向社会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基教二司幼儿教育处)15《指南》是什么?《指南》是引导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为什么叫《指南》而不是《标准》?“指南”,字面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