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67859101112131415161、精读文章第5小节,分别用两字概括范进中举发疯的情节?思考作者是如何描绘其疯态的?2、浏览课文,思考范进中举前、后性格有了怎样的变化?疯态:昏厥疯跑跌倒疯走漫画式人物描写看一遍怀疑念一遍相信一拍一笑确认辛辣讽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及对人的灵魂的扭曲。中举前“岳父见教的是”唯唯连声千恩万谢借钱被骂得摸门不着连考三十五年甘受屈辱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热衷功名中举后“噫!好了!我中了!”“晚生久仰老先生”再三推辞,方才把银子收了。逢迎自如虚伪世故对比1、浏览课文思考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举前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不三不四想吃天鹅屁、借钱不给啐在脸上骄横跋扈随手打骂中举后贤婿老爷文曲星才学高品貌好体面福气跟在身后扯衣服前倨后恭欺贫爱富庸俗自私通过对比突出胡屠户趋炎附势虚伪自私的嘴脸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夸张手法•文中多出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人物富有特征的细节进行无限延伸,放大给人看,生动形象的揭示人物性格,达到辛辣讽刺的效果。•请再次浏览课文,找出1-2处分析其作用?《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漫画式的外形描写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夸张手法的运用作品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思想感情深刻粗粗几笔,就勾勒出范进穷苦落的可怜相,表明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明的情感。揭露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拓展练习:•第三回写范进进考场时,有一段极其精彩的外形描写,是从周进的眼中来着笔的:“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近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楚楚的,褴褛破烂的。落后点进来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衣服,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夸张的细节描写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这个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对于悭吝财主的讽刺,真是由表入里,深入骨髓•拓展练习:•最著名的例子是写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因为他不会说话,大家就胡猜,有说是为两个人的,有说是为两件事的,有说是为两笔银子的,有说是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他都摇头表示不是。还是刚扶正不久的赵氏懂得他的心思,她“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他这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是就没了气。《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1漫画式的外形描写2对比手法的运用3夸张手法的运用中举前中举后称呼:现世宝癞蛤蟆骂:烂忠厚没用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尖嘴猴腮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贤婿老爷文曲星赞:才学高,品貌好,“文曲星”动作:扯衣服把银子攥在手里(细节)对比通过对比突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虚伪自私的嘴脸,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课文通过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对比,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①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②夸张、对比进行讽刺。写作手法作者介绍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又号文林山人,安微全椒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安微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儒林外史》,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又有《文木山房集》。读准字音•荒诞(dàn)避讳(huì)解(jiè)元•作揖(yī)兀(wù)自带挈(qiè)绾(wǎn)了头发•相(xiàng)公细丝锭(dìng)子醉醺(xūn)醺(xūn)•腆(tiǎn)着肚子啐(cuì)在脸上星宿(xiù)科举制的有关常识科举制兴起于隋朝,清代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童试)乡试会试殿试一甲: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殿试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课文节选部分之前的有关情节:•一个同范进有着相似遭遇的儒生周进,考了几十次连个秀才也没考上,受尽了困顿和屈辱。后来在别人的资助下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