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第4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测试湘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P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Q位于南方地区;由于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影响,会出现南旱北涝和南涝北旱的现象。第2题,据图可知,我国华北平原地区旱涝最为严重。答案:1.A2.C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透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第3~4题。3.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①地处东亚季风区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④干旱区面积广大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A.西北内陆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江南丘陵解析:第3题,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两方面来考虎,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第4题,江南丘陵地区降水量大,多暴雨且地形崎岖。答案:3.C4.D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6.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少解析:第5题,滞洪区是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由图中也可以看出,A、B、C、D四个区域均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第6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没有滞洪区分布的原因。答案:5.A6.B读“某流域汇流示意图”,完成7~8题。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集水线B.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分水线C.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D.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周围地形有关8.有关该流域洪灾形成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不正确的是()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洪水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洪水D.植物覆盖差→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解析:第7题,等高线弯曲最大处可能是山岭(分水线)也可能是山谷(集水线),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不一定完全重合。第8题,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慢。答案:7.D8.C下图是“中国某气象灾害多发原因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10.研究表明,该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但春季干旱程度更高,其原因不可能是()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C.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D.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解析:第9题,图中显示该地该种气象灾害是干旱,且主要表现为春早,由此可判断该地区可能是华北地区;第10题,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可直接从图中分析出,但应注意华北地区春季正是农业耕作时期,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而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是常年性原因。答案:9.B10.D下图为“某城市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12.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①调整产业结构②人口外迁③房屋加固④组建志愿者队伍⑤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解析:第11题,在选项的四种灾害中,洪涝具有与地震相似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所以图示救灾工作程序可适用于洪涝。第12题,此题考查的是城市防灾减灾措施,房屋加固、组建志愿者队伍和避灾自救技能培训有利于减少灾害的损失。答案:11.B12.C读下图,完成13~14题。13.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