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检测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潍坊)苏联人萨哈罗夫1970年“呼吁”:“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发展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除去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注定无效的。”材料中的“障碍物”主要是指()A.斯大林体制B.农业集体化C.单一公有制D.指令性计划【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依据“1970年”可知,当时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弊端日益成为苏联社会发展的桎梏。故选A项。C、D两项是斯大林体制的表现。2.(·乌鲁木齐)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会上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一事件也影响到了中国。吴冷西在《忆毛主席》中这样写道:“赫鲁晓夫这次揭了盖子,又捅了篓子……”对“揭了盖子”解析正确的是()A.彻底摆脱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束缚B.破除了对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C.苏联放弃与美国的对抗D.苏联走上了全面纠正错误的斯大林模式之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改革以及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叙述可知,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批判,但没有彻底摆脱斯大林模式,也没有放弃与美国的对抗。故选D项。3.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C【解析】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为发展农业开展大规模的开垦荒地运动,以扩大谷物种植面积。4.有的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的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答案】B【解析】注意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和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影响。5.某同学在书店看到一本《赫鲁晓夫下台内幕》,如果你是该书的推销员,用一句话概括当年赫鲁晓夫下台的直接原因,应是()A.专断的作风在党内引起了严重不满B.玉米运动的失败引起了农民的广泛不满C.批判斯大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反感D.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A【解析】赫鲁晓夫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违背了自然规律,在气候十分寒冷的苏联北部地区种植玉米,其结果只能是颗粒无收。他的这种专断的作风是其下台的直接原因,A项符合题意。6.1956年11月,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A.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问题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下降C.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丧失D.国民经济开始负增长【答案】A【解析】从题干“粮食很紧张”可知,当时苏联农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展的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弊端所带来的,故正确答案为A。7.苏联流传着一则关于他的笑话:甲说勃列日涅夫好几天没在电视上露面,听说是住院了,乙问得了什么病,甲回答说:是扩胸手术,否则,他的那么多勋章就没处挂了。对他的叙述正确的()①他的改革使经济呈下降趋势②他的改革使社会矛盾滋生③勃列日涅夫沉迷于各种荣誉④他将企业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将企业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是赫鲁晓夫,故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确定A项符合题意。8.有学者这样描写一位前苏联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他”是指()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注意材料的意思是把前苏联像剥卷心菜一样给剥光,即使苏联解体了。导致苏联解体的苏联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9.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