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新时代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摘要:贫困是我国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反贫困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农合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有效降低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当前,我国新农合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限制了其反贫困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农村居民大病医疗支出负担较重,部分居民面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方面。今后,应进一步完善新农合,以推进反贫困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要实施医保靶向瞄准扶贫,重点瞄准农村老年人群和重特大疾病人群。二是要完善报销比例,确保医疗保险资金向重大疾病倾斜,逐渐扩大药品报销范围。三是完善补偿方式和结算机制。一、研究背景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健康与贫困息息相关。人力资本理论明确提出,健康与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个人福利至关重要。贫困的根源在于人力资本缺乏,是健康与教育等高质量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结果。如果把健康视为一种产品的话,健康具有消费和投资的双重属性。由于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决定了其可提供的工作时间的长短,因而健康具有消费性质;而健康投入又会影响人力资本的产出,因而健康同时具有投资性质,患病时间减少带来的劳动价值增多就是投资回报。用直白的语言表述,就是良好的健康状况可以维持个人正常的工作时间,糟糕的健康状况会减少个人正常的工作时间从而减少个人收入。不仅如此,恢复健康的机会成本很高,是要消耗个人收入和时间的,会对个人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而糟糕的健康状况还会严重影响个人福利。如果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因病无法正常劳动,就会给整个家庭带来严重的后果,其家庭极有可能因此陷入贫困。通过健康投资来改善人力资本质量,是改善个人福利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第1页共10页阿马蒂亚。森也解释了健康与贫困的关系。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从可行能力视角解释和评估贫困的论述中,将健康视为一种具有重要内在价值的可行能力和一种基本自由,认为健康可行能力是实现其他可行能力和实质自由的基本条件,是最重要的可行能力。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在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其原因就是要防止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面对不断攀升的医疗费用,如果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和起码的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居民一旦患重病和大病,就极容易陷入贫困①。本文以XX省为例,探讨新农合的反贫。二、新农合反贫困效应的实证分析自2003年开展新农合试点工作以来,XX省新农合的实施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近年来,XX省新农合筹资与待遇标准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2010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资金为120元/人,其中农民个人缴费每人每年30元。到2016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00元,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资金为380元/人,个人缴费120元/年。从待遇支付标准看,2010年开始实施住院补偿+门诊补偿相结合的模式。住院补偿有起付线和封顶线之分,其中起付线按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乡镇级100元、县级300元、县外600元,非定点医疗机构800元四级起付线,起付线不得低于100元,起付线以下为个人自付部分。住院封顶线为50000元,以当年实际获得的补偿金额累计计算。门诊补偿范围包括门诊检查、治疗、药品费用,不设起付线。2015年,住院补偿的起付线改为三级,取消了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其中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提高到400元,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和非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仍是600元和800元。关于住院补偿比例,XX省规定,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在800元以上的按90%补偿,800元以下的在门诊补偿中补偿;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为80%;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为50%;非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为35%。针对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的补偿政策更加优惠,他们在县级第2页共10页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可报费用不设起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