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重点工种防火安全制度一、电工防火安全制度(一)必须持有关部门核发的安全操作证上岗操作;(二)要按照有关规范安装检修电气线路和电器设备;安装和修理电气设备,必须由电工进行;(三)要经常检查电气设备运行情况,对超负荷和擅自加大熔断器容量等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四)需要设临时线路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架设临时线,在架设时要注意安全;(五)变电所要保持清洁,不准堆放杂物和可燃物。电闸箱周围、附近以及箱内要保持清洁,不准堆放其他物品;(六)要根据电器设备容量大小决定保险丝的型号,在选择保险丝时,其熔断电流应约等于额定电流的1.5—2倍为宜;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七)值班人员不准擅离职守,交接班要有手续。要积极主动向用电人员宣传安全用电常识,制止违章用电行为;(八)要掌握排除一般电气故障的方法,并能使用灭火器扑灭电气火灾。扑救电气设备火灾,首先切断电源。在带电情况下,可用干粉灭火器扑救。但应注意不要让身体的任何部分接触带电体,并注意通风。断电后与其他火灾的扑救方法相同。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二、焊工防火安全制度(一)焊割操作的火灾危险性焊割作业有大量的火星飞溅和溶渣;焊、割时的电弧、火焰温度高(电弧温度可达3600~6000℃,火焰温度可达3000℃左右),辐射热强;所使用的氧气瓶、乙炔瓶有爆炸危险;电焊机接触不良,电阻过热或下班时未断电,极易引起火灾;焊接盛装过易燃、可燃液体的容器、管道时,违反操作规程,能引起爆炸;焊接的溶渣或火花落在下面或附近的易燃物或裹在工作服或手套内,能阴燃起火。在不能动明火的地方,如生产、使用、储存易燃物品的地方进行焊接。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二)焊割防火要求1、焊工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掌握焊割安全技术,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2、焊割前应经本单位领导同意,消防安全部门检查批准,领取动火许可证方可作业。3、焊割作业要选择合适地点,作业前要仔细检查,周围的可燃物必须清除,如不能清除时,应采取浇湿、遮隔等措施加以防护。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4、严禁在有可燃蒸气、气体或粉尘的爆炸危险性场所焊割。在这些场所附近进行焊割时,应按有关规定,保持安全距离。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5、焊割操作不准与油漆、喷漆、木工等易燃操作同部位、同时间、上下交叉作业。6、电焊机地线不准接在建筑物、机械设备、各种管道、金属架上,必须设立专用地线,不得借路。7、不得使用有问题的焊割工具。电焊的导线不要与装有气体的气瓶接触,也不要与气焊的软管或气体的导管放在一起,这些软管不得从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或部位穿过;油脂或沾油的物品,禁止与氧气瓶、导管、软管等接触。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8、焊割作业要遵守操作程序,焊割结束或离开现场时,必须切断电源、气源,并仔细检查现场,清除火险隐患。9、在闷顶、隔墙等隐蔽场所焊接,操作完毕后应反复检查,以防阴燃发生。10、焊割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危险性较大的应有专人现场监护。(三)焊工的“十不准”1、不准无证上岗。2/42、未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和落实防火、防爆措施之前,不准焊、割;3、不了解焊割现场和周围的安全情况,不准焊、割;4、不了解焊、割件内部情况,不准焊、割;5、盛装过可燃、易燃气体、液体的各种容器、管道、罐柜等,未经清洗和测爆,没有安全保障时,不准焊、割;6、在用可燃材料作保温、冷却、隔热、隔音、装饰的部位,未采取切实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不准焊、割;7、压力或密封的容器、管道,不准焊、割;8、焊割部位附近堆有易燃、易爆物质,在未作彻底清理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之前,不准焊、割;9、因火星飞溅、导体传热和感应能引起焊、割部位毗连的物体、建筑物起火或爆炸的,未采取安全措施,不准焊、割;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10、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情况,不准焊、割。三、防水工防火安全制度(一)防水工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掌握防水作业安全技术,取得特种作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