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金融校园卡系统投资分析一、银行投资金融校园卡的社会效益:高校目前是银行卡市场的热点目标之一,据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消费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增速为年均20%,全国年教育总支出为6000亿元,现在校大学生已超过1500万人,形成庞大的资金流;据调查显示,25-30岁的年轻人是潜在购房者当中的主力军,所占比例为33%,其中70%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这部分人处于创业的初期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力量。因此,银行对高校校园智能卡综合管理系统的投入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与高校建立更巩固更良好的合作关系:高校是信誉最好的用户之一,而且随着教育产业的发展,科研经费、各种贷款也在不断增加;如果银行拿下高校的“一卡通”项目,就等于拉近了与高校之间的关系,通过银校一卡通项目的技术和服务,把高校和银行紧密的耦合在一起,使高校成为银行的专属客户,从而也更有机会获得各种金融服务的机会。所以说校一卡通系统紧扣着高校校园卡市场的需求特点,将银行的金融服务与学校的智能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银行和学校双赢的良好效果。二是以较小的成本建立相对稳定而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培养优质用户:目前,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吸引客户。在以拓展客户群体数量抢占市场份额的今天,对银行来说,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是无疑是一大批非常理想的客户。银行通过提供一卡通为主的金融、生活、学习服务,让大学生在学校里就体验到银行的优质资源与服务,无形中塑造了用户心中的最佳形象,凝聚了忠诚度,银行就多了一大批长期的优质客户。因此,即使短期内不会从‘一卡通’项目上赚到钱,这笔投资也是很划算的。大学生走出校园迈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工资存款、买房贷款、创业贷款、对公金融服务等大额储蓄存贷款消费将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收益;三是让银行卡的发卡量、交易量、储蓄余额得到快速的提升:通过银校一卡通项目的拓展,主动服务,以最短时间较小成本获得激增的卡务量,以学校人数为20000人的卡消费使用群体为例,背后是8-10万人的家庭、亲戚群体(可能会带来10000卡以上的办理量,以避免转帐收费),形成巨大的消费群体覆盖面;而且大学学费、消费较高,能给银行带来较大的资金流动和沉积量;第2页四是可以带动其它金融业务向学校的渗透:如向老师提供的房贷、车贷、水电通讯等中间缴费业务、理财保险服务,向学生提供保险、理财、信用卡消费、小额贷款等特色服务,在拥有客户资源就拥有高速平台的今天,银行还可以通过深层次的发掘更多的盈利项目;五是可以通过局部用卡环境的改善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拥有了学校这个消费主群体,通过学校消费的辐射作用,以此为立足点银行可以通过多元化服务、优势金融费用(二次投资费用低)向周边住户、商家推广银行金融、中间业务等服务,以规模优势费用优势赢得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占领该区域;六是锻炼了银行的人才,开拓离行服务新模式。通过银校一卡通系统,深入拓展银行与第三方平台的技术对接,银行既可锻炼技术人才,又可通过对外接系统的实施管理锻炼管理人才。拥有了庞大而集中,消费力较为均衡的客户群,更拥有了新业务开展(如理财、信用卡、小额存贷等等)的最佳试验田。二、银校一卡通校园卡的经济效益简析:随着“一卡通”日益风靡校园,国内各大银行也纷纷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曾对福建某大学的金融业务做过测算:该校共有2万名学生,仅最简单的存取款业务,每年至少有4万笔大额存款(寒暑假开学)、56万笔小额存取款。银行如果用传统方式处理这60万笔存取款业务,经营成本约220万元(人工服务成本约4.6元每笔,ATM服务约2.8元);银校一卡通接入后,银行的经营成本节约了65%,校园储蓄所的人员也减少了一半,约150万元。另外,每个学生一年的平均学费为5000元、平均支出费用为9000元(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每年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9638元),仅2万名学生一年的银行流动资金就有2.8亿元;如果加入学校运行及各项经费流动,约2亿元;加入学校的两千名教职员工,年消费平均为2万元,流动资金就有0.4亿元;加入校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