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语文第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如果对西方现代文学现象稍作考查,便不难发现,二十世纪的文学较之十九世纪的文学,在文学与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明显的调整,文学呈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文学的“向内转”,成了整个西方文艺从十九世纪向二十世纪过渡时的一个主导趋势,而“现代派”们,在这一历史性的转换中打了先锋。如果对中国当代文坛稍做考查,我们就会惊异地发现:一种文学上的“向内转”,竟然在我们1980年代的社会主义中国显现出一种自生自发、难以遏止的趋势。我们差不多可以从近年来任何一种较为新鲜、因而也必然是有争议的文学现象中找到它的存在。首先是小说创作方面。粉碎“四人帮”后,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悖谬于传统写法的小说作品,例如所谓“三无小说”。这些小说,其实并不是没有“情节”“人物”和“主题”而只是在割舍了情节的戏剧性、人物的实在性、主题的明晰性之后,换来了基调的饱满性氛围的充沛性、情绪的复杂性、感受的真切性。这类小说,成就高下不一,但共同的特点是:它们的作者都在试图转变自己的艺术视角,从人物的内部感觉和体验来看外部世界,并以此构筑起作品的心理学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小说心灵化了、情绪化了、诗化了、音乐化了。小说写得不怎么像小说了,小说却更接近人们的心理真实了。新的小说,在牺牲了某些外在的东西的同时,换来了更多的内在的自由。其次,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还更早一些、更突出地表现在诗歌创作中。诗人以个性的方式再现情感真实的倾向加强了,诗歌的重心转向了内在情绪的动态刻画,主题的确定性和思想的单一性让位于内涵的复杂性与情绪的朦胧性。上述“三无小说”和“朦胧诗”,应该说都是新时期文学中一些极端的现象。极端的当然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然而却是当代文学整体动势中最显眼、最活跃的一部分。“内向化”的文学艺术观念已经成了新时期中国人民审美意识中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一个相当敏感而且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因为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向内转”之前,确实存在着一个西方现代文学的“向内转”的问题。于是,中国当代“向内转”的文学是步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后尘,是拾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余唾,是西方现代派腐朽没落文学观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回光返照,几乎就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结论。然而,我觉得这只能是一个简单化的、错误的结论。(摘编自鲁枢元《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1.下列关于“文学的‘向内转’”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学“向内转”即文学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性”“内向性”,它是整个西方文艺从十九世纪向二十世纪过渡时的一个主导趋势。B.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文学较之十九世纪,在文学与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明显的调整,调整的具体表现就是文学的“向内转”。C.中国新时期文学“向内转”之前,确实存在着一个西方现代文学的“向内转”的问题。所以文学艺术的“内向化”成了一个相当敏感而且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D.中国当代文坛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显现出一种自生自发的、难以遏止的“向内转”的趋势,这种“向内转”普遍地存在于当时较为新鲜且有争议的文学现象中。【答案】D(“当时”应为“近年来”)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当代文坛在小说创作方面出现了一种悖谬于传统写法的小说作品,这类小说,成就高下不一,但有其共同的特点。B.“三无小说”以基调的饱满性、氛围的充沛性、情绪的复杂性、感受的真切性替代了传统小说情节的戏剧性、人物的实在性、主题的明晰性。D.中国当代新小说由于构筑了作品的心理学意义的时空,所以具有了心灵化、情绪化、诗化、音乐化的特点,换来了更多的内在自由。D.中国当代新小说写得不怎么像小说了,创作者试图转变自己的艺术视角,从人物的内部感觉和体验来看外部世界,但小说却更接近人们的心理真实了。【答案】C(强加因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现代文学中的“现代派”们在文学“向内转”的历史性转换中充当了先锋。“内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