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语文散文第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坐镇撒手锏攻城略地气量褊狭B.文身俩口子迅若流星笑容可鞠C.蛰伏后座力运筹帷幄掎角之势D.九洲白内瘴众目睽睽平心而论【答案】A(B俩→两,鞠→掬;C座→坐;D洲→州,瘴→障)2.下面对《汉家寨》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了自己身处大西北这种特殊的环境中的特殊的情绪感觉和思想意识。这都是一些负面的感觉:“恐怖”“死寂”“单调”“静默”“阴凉”“空旷宁寂”“茫然”“憔悴衰老”“渺小”“徒劳”……这些感觉意识源于大西北荒凉沉寂、少有人烟的环境也与当时当地的客观环境相互映照,非常融洽。B.文中多次出现“坚守”一词,它有两层意义,一是汉家寨在大西北的“那块绝地里”坚守着,一是作者经历这次对汉家寨的造访后心中产生一种坚守的信念和品格。C.作者造访汉家寨,被父女俩“坚守”汉家寨的精神所感动,不由得对这父女俩肃然起敬。D.作者在汉家寨见到的两个人——老汉和小女孩,可以理解为他们分别代表着过往历史的回忆和未来世界的预言,某种传统势必仍将被“坚守”下去。【答案】C3.下面对《特利尔的幽灵》结构层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1~3自然段是第一层,开篇点题,解释幽灵,点明马克思的故居是在特利尔。B.第1自然段是第一层,第2、3自然段是第二层,第三层介绍“特利尔的幽灵”的历史和影响,是顺承第一层思路的自然发展。C.第四层写“特利尔的幽灵”在中国的命运,又是顺承第三层思路的自然联想。D.第五层写特利尔小镇,好像应该移到文首,其实暗含文心机巧。【答案】A(第1自然段是第一层,开篇点题,解释幽灵,第2~3自然段是第二层,介绍故居,BCD的层次依次为三、四、五层)4.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语堂,现代散文家、学者、诗人。曾创办过《论语》《宇宙风》杂志,“论语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等。B.张承志,当代作家,作品有散文集《绿风土》、《荒芜英雄路》、《大地散步》等。C.梁衡,山西人,当代作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D.梁衡的散文有四类:自然山川类、历史文化类、生活理性类和语言文采类。【答案】A(林语堂不是诗人)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马与龙的文化缘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经过不断的创造、演进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在龙的诸多“模特”中,有马的身影。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头。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如《录异记·王宗郎》:“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在古人心目中,马具有龙性,龙和马可以相互变化。反映在古籍中,如《周礼·夏官·司马》:“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图赞》:“马实龙精,爰出水类。”《全唐文·上龙马奏》:“有马生龙驹……身有鳞而不生毛。”柳宗元《龙马图赞》:“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看来,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上世纪七十年代,内蒙赤峰市翁牛特旗赛沁塔拉村一农夫将自己发现的一件“宝物”送到翁牛特旗文化馆,后经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和鉴定,确认该“宝物”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和初步生成的见证物,这件玉龙的重要性非同小可。那么,此玉龙造型以何物为取材对象呢?有专家根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