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小结第一章第一节考点:1、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1)花较大·易操作(2)自花传粉·闭花授粉(3)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状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对性状概念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常用符号的含义:父本:♂母本:♀亲本:P杂交:X自交:O杂种后代:杂种子一代:F14、正交与反交概念:二者是相对的,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交配方式称为正交,则甲为母本乙为父本的交配方式就称为反交5、杂交与自交概念:杂交:不同基因型的生物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的方式,对植物来说是指自花授粉和同株异花授粉6、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7、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8、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1)如何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2)结果:(1)F1的基因型为YyRr(2)F1减数分裂产生的四种配子YR:Yr:yR:yr=1:1:1:1(3)结论:证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形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9、分离定律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10、假说—演绎法步骤:1)提出问题(观察和分析)2)提出假说(推理和想象)3)演绎推理4)检验结论(实验)5)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假说正确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假说错误11、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成对的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2、个体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13、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概率的方法14、由子代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方法一: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的表现型把能确定的基因写出。亲本显性则必定含有一个A,亲本如果是隐性个体则基因型必定是aa(子代的基因亲本一人给一个,便可继续推出)方法二:隐性突破法:子代中如果有隐性个体,那么亲本双亲都必含有一个a15、血型的表述:A型血:B型血AB型O型16、自然界中致死引起的比例异常(1)隐性致死(aa)(2)显性致死(AA、Aa)(3)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不能形成有活力的配子。(4)合子致死: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不能形成活的个体或个体早夭17、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计算:一、概率=(某种性状或基因组合数/总组合数)*100%二、根据分离比推理计算:例如Aa*Aa=1AA:2Aa:1aaAA、aa出现的概率1/4Aa2/4显性性状的概率是3/4,隐性性状的概率1/4三、根据配子的概率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目要求用相关的配子概率相乘。计算表现型概率时,再将相同表现型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18、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注意:用过的小球必须放回桶中每个小桶中A与a的球的数目必须相等。必须多做几次,次数过少有一定的偶然性第二节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图解2、F1杂合体的等位基因对数F1产生配子的类型F1产生配子可能的结合种类F2基因型的种类数F2表现型的种类数(1)AA×AA(2)aa×aa(3)AA×aa(4)AA×Aa(5)Aa×Aa(6)Aa×aa→AA全为显性→aa全为隐性→Aa全为显性→AA、Aa全为显性→1AA、2Aa、1aa3:1显性:隐性=3:1→Aa、aa1:1显性:隐性=1:1亲代子代子代性状比例一对24322对3对N对F1等位基因对数F1配子种类数F1雌雄配子的组合数F2基因型F2表现型F2纯合子的种类数种类比例种类比例12431:2:123:12222=442=1632=9(1:2:1)222=49:3:3:122=4n2n4n3n(1:2:1)n2n(3:1)n2n3、自由组合定律(1)概念: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适用条件:1、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3细胞和遗传4、两对或两对以上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