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物理第13章光限时检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3-4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北京西城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关于光的本性,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B.薄膜干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C.单缝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D.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答案:D解析: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A、B、C正确;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D错误。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增透膜的厚度应为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B.光的色散现象表明了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各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光速也不同C.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相邻条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D.光的衍射为光的波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答案:C解析:增透膜厚度不宜太厚,所以增透膜的厚度应为,使从增透膜前后两表面反射的光路程差等于,故选项A正确;光的色散说明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折射后偏折角不同,才分散开形成彩色光带,故选项B正确;单色光双缝干涉条纹的距离相同,故选项C错误;干涉、衍射是波具有的特性,故选项D正确。所以说法不正确的是C选项。3.(福州八县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对于以下光学现象或运用,说法错误的是()A.自行车尾灯的内部构造实质是一列竖直排布的紧密的全反射三棱镜B.海面上的海市蜃楼将呈现倒立的像,位置在实物的上方,又称上现蜃景C.夏天雨后的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光导纤维的内芯一般由折射率较大的玻璃纤维制成答案:B解析:海市蜃楼呈正立的虚像,B错误;根据光的传播特征可判A、C、D正确。4.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是附有肥皂泡薄膜的铁丝圈,S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象应是图中的()答案:D解析:铁丝圈上的肥皂泡薄膜在重力作用下上薄下厚,在同一水平线上厚度基本一致,如果某一厚度处前后表面反射的同一列光波叠加得到加强,那么这一水平线上同一厚度处光波会加强,所以干涉条纹应是基本水平的。5.太阳光的可见光部分照射到地面上,通过一定装置可观察太阳光谱,如图所示是一简易装置。一加满清水的碗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将平面镜M斜放入水中,调整其倾斜角度,使太阳光经水面折射再经水中平面镜反射,最后由水面折射回空气射到室内白墙上即可观察到太阳光谱的七色光带。逐渐增大平面镜倾斜程度,各色光陆续消失,则此七色光带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以及最先消失的光是()A.红光→紫光红光B.紫光→红光红光C.红光→紫光紫光D.紫光→红光紫光答案:C解析:如题图所示,红光的折射率小,偏折程度小,所以在墙面上应在上方;增大平面镜的倾斜程度时,入射到水面上的入射角增大,又由于紫光的临界角小,所以首先达到紫光的临界角,故紫光先消失,C正确。6.如图所示,在水面下同一深度并排紧挨着放置分别能发出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的四个灯泡,一人站在这四盏灯正上方离水面有一定距离处观察,他感觉离水面最近的那盏灯发出的光是()A.红光B.黄光C.蓝光D.紫光答案:D解析:从空气中观察灯泡时,灯泡P发出的光经水面折射后进入观察者的眼睛,折射光线的延长线交于P′点,P′就是灯P的虚像,P′的位置比实际位置P离水面的距离要近些,如图所示。当入射角β较小时,P′的位置在P的正上方,有:sinα=,sinβ=,n=竖直向下看时,d接近于零,故n=,即:h=H因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故紫光的视深最小。7.(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一调)如图所示,水下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光线,折射光线分成a、b两束,则()A.若保持入射点A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则从水面上方观察,b光先消失B.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条纹间距C.a、b两束光相比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a光比b光大D.在水中,b光波长比a光波长大答案:AB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