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学校团支书竞职演讲稿范文放生亭,如果哪位团友有兴趣,也学习一下龙母的好生之德,积德行善吧。(龙母文化系列活动展示廊)这里是龙母文化系列活动展示廊,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龙母文化活动十分活跃。这得益于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使龙母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龙母文化已成为梧州市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梧州每年都举行一系列龙母文化旅游活动,正月廿一为龙母开金库,五月初八为龙母诞辰,八月初一为龙母得道诞,十一月初一为朝母节,每次活动都吸引成千上万的粤港澳等地游客到龙母庙旅游。(旧牌坊)这里是原龙母庙的牌坊。梧州龙母庙千百年间久盛不衰。1982年梧州市政府把龙母庙古建筑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5月底完成了龙母庙古建筑第一期主体工程的维修工作。同年6月开放,半年时间,观众即达5、6万人,海内外人士普遍给予好评。大家看到这里正面有对联:“龙起苍梧济尘世,母仪海国庥众生”。背面顶端为“龙光普照”四字,两侧也有一副对联:“护母五龙扬母训,祈神万众沐神恩。”大家知道,楹联,(也叫做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学样式。它是古典诗、词、曲的发展,比之诗、词、曲,不但同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美学意义,而且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和多变的灵活性。这对楹联是嵌字的“鹤顶格”,整联的意思是:五龙的祖先起自苍梧古郡,所以可以说五龙也是起自苍梧古郡,它一直济助着神州大地;在苍茫的海国中,作为五龙的母亲,龙母很典范,她正以她的善心、德行庇佑着百越众生。其实呀,龙母还有一种本领,就是有预知的能力。有些村民在出远门时上门找她,请她预测一下。来人往往是似信似疑地走了,但当他们从外面回来都非常惊喜,异口同声地赞温氏的预言都应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远远近近的人们,都把她看成了“神女”。(许愿树)这里是许愿树,如果各位游客有什么心愿,请你把心愿抛在树上,龙母一定会帮你实现心愿的。许愿祈福树是龙母庙吉祥圣树。方法是在许愿标签写上您的愿望,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您的姓名、地址和日期,然后抛在许愿树上。即可得到龙母庙许愿祈福树的庇佑。(总府题名碑)大家看到,这里是一只石龟驮着一块石碑。说起这块石碑,可就渊远流长了。秦代之前,梧州乃至整个广西还是一片荒芜之地。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北方后,进军岭南,因交通不便、给养不继,行军受阻。秦始皇命史禄凿通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才平定了南越叛乱。凿通灵渠后,中原经济、文化沿长江、湘江,过灵渠,顺着漓江(过平乐后叫桂江)抵达梧州,再分两条水路出海。梧州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岭南地区独领风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立十三州刺史,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交趾刺史部”从现在的越南河内移至广信(今梧州)为郡治所在地。一直到211年,交州刺史步骘迁州治到番禺(今之广州),梧州有316年是岭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元末明初,广西瑶民起义。朝廷将两广的军事重心移往三江水口的梧州,16万兵驻防梧州。成化五年(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建总督府,韩雍任左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韩雍曾为此撰写了一篇《建总府记》,刻碑立在当时的总府衙门。《总府题名碑》由明弘治年间状元伦文叙书写标题,兵部尚书湛若水作跋的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碑的正面,刻着明代六十一位驻梧的总督、总镇和总兵的名字,名下都注有籍贯、出身、勋衔及出任时间。此碑也说明了梧州在明代就已经是两广总督的所在地。石龟和石碑进一步印证梧州在历史上是一座军事重镇。(龙母正殿、太子殿、傅大将军殿)好了,请大家跟我来到龙母正殿。在龙母正殿右手边就是龙太子殿,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纪念龙母的五条小龙子而建造的。龙母正殿供奉着龙母圣像,这个圣像端庄慈祥,和蔼亲切,象赐福于众的慈母,是庇佑百姓的元君。左边是傅将军殿,供奉着清康熙时广西巡抚佩抚蛮灭寇将军印的傅宏烈将军像。这傅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