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手纹》李汉荣课前预习•阅读李汉荣的《一碗清水》《母亲的信仰》,了解外婆的家世背景。初读课文•自由朗读1—10节,思考:外婆做针线活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找出并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做适当的点评。•示例:“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这句话写出了外婆做的衣服不仅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审美价值。)•“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对于衣服,外婆有着自己朴素的审美观。)齐读第10节。•思考:•“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的人。深入文本,品词析句•1、分角色朗读11-13节:。•2、外婆的艺术灵感是如何体现在缝制的物品上的?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3、怎样理解这句话“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体验情感,探究主旨•1、“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那是我的私人文物”我是怎样对待这份珍贵的“私人文物”?•2、朗读16小节,“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从这句话中,可以推测出外婆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经历?•3、我为什么要保存、复制外婆的针线活?总结:•正因为外婆有着她独特的审美准则和艺术灵感,才从平凡甚至是苦难的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从而创造出艺术美。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外婆就是一个艺术家。•外婆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但悲苦人生却没有消磨掉外婆对真善美的追求,外婆在苦难中沉淀出了仁慈、安详和宁静,这是经过苦难的磨砺而升华出的大度和超越、旷达与宽怀。作业设计:•必做题:•1、抄写词语。•2、借鉴课文写法,请以“爸爸(或妈妈,奶奶……)的”为题,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选做题:•熟读文章6、10、14、16节,试着背诵你认为比较好的语句,并做适当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