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红军不怕远征难案例VIP免费

红军不怕远征难案例_第1页
1/1
《红军不怕远征难》尚志市朝鲜族中学崔慧玲长征,是一首热血和勇气谱写的生命史诗,是一个战胜困苦的人间奇迹。八年级上册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本单元乃至整本书的重点,值此,为了学生通过历史,更能体会到昨日鲜活的生命和精神,我组织初二组学生开展了有关长征的一系列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大渡河》还请专家来校讲座《伟大的长征精神》,以此为契机,我围绕教学内容对学情,教学资源,教学策略逐一分析,并围绕三维目标对教学过程、环节、用心设计,做好充分准备。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更有责任传承长征精神,让学生亲近历史,感悟历史,引起思想升华,震撼。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思维,我以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导入新课,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那么,“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三军指哪三军?什么是长征精神?”设计之初,我预想到学生可能静静地听我讲,然后再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毕竟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动地听老师讲解,而缺乏独立思考的氛围,但意想不到的是好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三军指的是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我当时愣了一下,从教多年从未遇到这个答案,于是顺势引导,“那好吧,请大家打开地图册,课本,我们一起重走长征路,你就知道你的答案对不对?”经我一提示,学生兴致特别高,看书、思考,纷纷举手发言,课堂的气氛一下活跃了,小组讨论非常激烈,有的同学能结合地图,准确地说出长征经过的省份、江河,有的同学也能讲出一个故事来,有的同学还能结合学过课文《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等。是啊,学生能积极发言,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就充满活力,学生们不拘一格的思维与非常个性甚至有些幼稚的表现突破了我的预先设计,让我有些“手忙脚乱”甚至有点担心会不会“出洋相?”,但理智告诉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回答的就承认自己不明白,课后和同学们继续深入探究。放下了包袱,我轻松多了,接下来的课堂气氛更加融洽而精彩,我问学生还有问题吗?这时有个学生问:“老师,您能不能把毛泽东的诗词背一首给我们听?”全班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只好豁出去了,凭着平时的积累,背了《沁园春雪》全班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又和学生分析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一起寻找古代和今天的英雄人物,歌颂祖国的今天和未来,颂读毛泽东的诗词,就像回到了当年的战场,重温当年的岁月,心潮澎湃。毛泽东在长征中写的诗词还很多很多,长征的故事很长很长,一辈子说也说不完,更何况一节课呢?什么是长征精神?这个问题还没谈,下课铃响了。我相信学生理解,因为从他们的眼神我读出了希翼。这节课我虽然没有完成教学计划,但与所带来的意外惊喜相比,无论是收获还是价值都很有意义。我用激情、理性、思想驰聘于课堂,让学生的思想再次得到升华。这节课是对我的知识面和驾驭能力的一次考验与挑战,也是我与语文科渗透的一次尝试,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与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使我对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应突出承载人文素质的教育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红军不怕远征难案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