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随着新课程实验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正在悄然变化。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遗憾的是,现在我们见到的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根据我自己上课摸索出来的经验和看他人一些课的体会,我认为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在很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经常能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地开展活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而不是仅仅只有少部分优秀生在活动,其他则在观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很多方法,以下方法我觉得很有效:经常组织一些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开展的游戏,比如二人三足的游戏、接力跑、拔河……还可以经常举行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各项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二、要加强指导。在活动前一定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绝不能只是提出学习目标,然后说一句“现在开始,4人(或2人)一组开展活动”就不管了。事实上,刚刚开始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学习时,不单一年级小朋友,就是高年级的一些学生合作能力也不强,很多组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分工、怎样合作来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要指导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是4人一组,也有的是6-7人一组。应让学生推选一个小组长,小组长应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如有时需要记录员,有时需要资料员,通常都需要汇报员,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些责任,既要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明确自己的任务后,还要制订出学习过程中应遵守的规则。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这是我们现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要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确立一套合作学习常规:一、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二、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发言要按一定次序进行;三、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话,有不同意见等他人说完再说。三、要科学分组。教师在分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每组以4-6人为宜。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经常轮换。有时也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四、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见到一些教师提出问题后就宣布:“下面开始讨论。”两三分钟后,不管学生学得怎么样了都叫停,根本没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无效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