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光的粒子性导学案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教学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教学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过程:第一节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一)引入新课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二)进行新课1、光电效应实验演示1:概念: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光电效应实验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光电子。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1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饱和光电流强度与--------成正比。2截止频率νc----极限频率,对于每种金属材料,都相应的有一确定的截止频率νc,当入射光频率ν>νc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当入射光频率ν<νc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光的----=有关而与光的强度无关。3遏止电压,将换向开关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当K、A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Uc时,光电流恰为0。Uc称遏止电压。根据动能定理,有:4光电效应是瞬时的。从光开始照射到光电子逸出所需时间<10-9s。5教材图像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在能量子假说的基础上提出光子理论,提出了光量子假设。课堂总结-------------------------------------练习1、甲、乙两种单色光分别照射某金属,用甲光照射时能产生光电效应,用乙光照射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A)甲光的强度大于乙光的强度(B)甲光的频度大于乙光的频率(C)甲光的波长大于乙光的波(D)甲光的照射时间大于乙光的照射时间2、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图所示,这时().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221cevmc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