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培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虎林市第四小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创新”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是“知识的建构”、还是“人文精神的凸现”,无论是“个体的自主探索”,还是“共同的合作探究”,都需要我们教师去体验、去再造、去落实。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值。一、课题解决的问题从我们虎林市几届中小学课堂教学大奖赛及牡丹江小学语、数专业委员会的课堂教学上。我们不难看出,今天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革新,更是追求艺术层面上的完美。它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从“单一地灌输”到“共同地建构”,从“现成知识的传承”到“合作探究新知”,从“提供标准化答案”到“经历建构的过程”。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要我们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最终使广大教师从“工匠型教师”转型为“专家型教师”。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日益深刻的教育改革使得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计划、新的教材体系、新的教育方法和设施不断出现在教师面前,这些不熟悉的实践既要求教师知识结构上的更新,也要求教师情、技能与方式方法上的适应。所以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新教材、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方式、新方法是顺利实施课程改革的必要,没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作保证,新的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或是穿新鞋走老路。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人们发现:“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教育教学就是以素质培养素质,以形象塑造形象”越来越成为事实。当今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固定的知识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成为一个探究者。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目的是要获得全面发展,即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扬长,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没有教师的专业化是不可能的。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的需要。近来,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成为一个颇为教育界关心的话题,教师的专业化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理智”上的特征,一种对教育情境、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深透的理解与把握上。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首先应该是有成熟教育思想的教育人,既有“灵魂”的人。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一般由于常常时间紧张,很难像专业人员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从事研究,加之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背景了解不多,在研究的视野、分析的方法等方面可能会受到较大的限制,所以,便于教师从事的研究是以校为本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的研究,以参与和合作为特征的“校本行为研究”。校本培训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改革之后,。摆在面前有两项挑战:一是严重不足的办学条件与严重老化的教师队伍面临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二是如何彻底解除师生过重负担,走规范科学的教育之路。我们认为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所以走以校为本的培训之路是促进教师整体优化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课题的理论依据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而教师是办好教育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早在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曾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周济部长也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育的质量,就没有人才的质量。”目前,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新课程实验的全面展开,给长期处于传统教学状态下的广大教师带来了强有力的挑战。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新课程理念》精神,要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观念的更新、知识的充实、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技能的提高是教师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师训部门的继续教育、新课程培训等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走校本研修之路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四、取得成果我校的校本研培工作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