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堂拓展研究课,我以回眸过去、歌唱今天、畅想未来三个部分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说、听、唱、演,通过大量的视听和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心理学家丹森说:“情感和心境是通向揭示人的世界的道路”。“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功能。健康向上的情感是完美人格不可缺少的部分。”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跳得有感情,唱得有感情,必须要由教师创设情感氛围、用情结感染方式来加以诱发。在本堂课上,我正是采用了这种方式来渗透两纲中的民族精神,让学生的爱国热情充斥着整堂课。在课堂上,我以生动的语言、亲切的教态带领学生回顾历史,让学生在《红旗颂》、《闪闪的红星》、《南泥湾》的音乐中,深切感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从同学们大声地说出“祖国你好”的时候,我看到了这个铺垫的作用。著名的瑞士音乐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说:人体是一个能够理解音乐要求、解释音乐的部分和整体的一种乐器。通过这个人体乐器,“展示”了音乐的要素,又通过学习者的内心听觉强调、表现音乐的艺术性质。所以,本课的欣赏我主要是发挥我的舞蹈特长,学生们在音乐情绪的引领下,尽情地舞蹈、尽情地创编,以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对祖国的情感。他们的身心是投入的、愉悦的。欣赏《走进新时代》拓展了他们的视野,相似的内涵,相似的情感让他们感到既亲切又快乐,结束的气氛热闹而欢腾。我觉得这堂课的效果是明显的、喜人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听课教师指出:进教室后的导入稍嫌生硬;个别语句有语病等,我觉得他们说得非常中肯,以后上课还真得再细致些,想得再周到些。还有老师提出类似于这类歌曲欣赏是以唱为主还是以舞为主好呢?我觉得这可以取决于教师擅长的技能技巧,擅长唱歌的可以以唱为主,擅长舞的多舞些也未尝不可。还有人提出在教学中是照着书本教,还是有选择性地利用教材同时作适当拓展?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小学音乐教学等等。这堂课引发了很多思考,达到了研究探讨的目的,它的意义是深远的,作为一个普通音乐教师,我很荣幸能参与并尝试这样的教学,希望我们的小学音乐教育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能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