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PRED问题opulationesourcesnvironmentevelopmentPRED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者的关系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政府为了应对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资源需求,开始在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实施大规模的修路计划和开发计划。随后几十年,大量人口移入,人们在这里毁林开荒,开辟大型牧场,种植各类经济作物。热带地区的土壤失去了雨林的保护,肥力迅速下降,这些土地最终被废弃。森林大量砍伐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当地居民生活陷入困境。自然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恶化发展陷入困境思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1.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存在着重重矛盾PRED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2.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3.必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描述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观”。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人与自然的关系1.史前文明时期“崇拜”2.工业文明时期“征服”,人与自然矛盾激化3.后工业化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尊重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追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社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追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实际上是指可持续的发展。会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实际上是指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夫人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阅读111思考: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协调哪几个方面问题?3、可持续发展有哪几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别居于什么地位?它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与社会相互协调第一,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第二,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第三,社会持续发展(目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北京1994发布时间:1994年3月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8分)2013年11月,浙江吹响“五水共治”集结号,宁波积极响应(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2013年11月,浙江吹响“五水共治”集结号,宁波积极响应(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五水共治”——宁波在行动行动一:我市实施新修订的《宁波市三江河道管理条例》。行动二:我市成立专门的“五水共治”办公室。行动三:全市在宁海召开“万企联千村、全民治污水”现场会,力求形成“全民参与,共治污水”的氛围。行动四:我市削减“三公经费”预算,将省下来的钱用于治水。(2)结合材料二,总结宁波“五水共治”的经验。(3分)(3)说说日常生活中你如何参与“五水共治”?(2分)(2)结合材料二,总结宁波“五水共治”的经验。(3分)(3)说说日常生活中你如何参与“五水共治”?(2分)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相关部门,加强管理设立相关部门,加强管理组织活动,发动宣传;依靠群众,全民参与组织活动,发动宣传;依靠群众,全民参与加大资金投入;政府重视等等加大资金投入;政府重视等等参与相关宣传活动;不向河湖倾倒垃圾;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等。参与相关宣传活动;不向河湖倾倒垃圾;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等。8.4.2因地制宜谋发展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中国三大经济地带99个个1212个个+2+21010个个1.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范围范围))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12+2个中部经济地带9个西部经济地带10个范围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不含台)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川渝云贵藏陕甘宁青新2.划分依据自然条件优越较优越较差经济基础雄厚较薄弱薄弱发展水平高较高低对外开放程度高较高较低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差异表现在:差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