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游褒禅山记第一课时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VIP免费

游褒禅山记第一课时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_第1页
1/7
游褒禅山记第一课时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_第2页
2/7
游褒禅山记第一课时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_第3页
3/7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第一、二段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2、分析第一、二段的内容•王安石(1021~1089),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又是一位诗文大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间有情韵深婉之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重点掌握以下词、句•1、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2、而卒葬之•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5、有碑仆道,其文漫灭,•6、其下平旷,有泉侧出,•7、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8、余与四人拥火以入,•9、而其见愈奇。•10、火尚足以明也。•1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12、而余亦悔其随之,•13、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二)引导学生讨论问题:1.概括这两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提示:记叙游山的见闻和经过。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提示: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3.第2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略写游前洞,详写游后洞及所见所感。•对比有:前洞后洞•平旷幽深•甚众已少、又少•余所至浅好游所至深•还有见到奇景的欣喜与出洞后的后悔相比。•作用:为议论作铺垫。•作业1.将文中出现的有“其”字的句子全部找出来,并归类整理意义和用法。2.预习3、4、5、6段,借助课文注解及工具书试口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游褒禅山记第一课时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